相信在經歷了2008年的大熊市、2009年的強勁反彈以及最近兩年的寬幅震蕩后,大部分基民已經認識到了擬定投資計劃,使諸如“當符合什么條件后可以買入”,“遇到什么情況應該賣出”以及遇到意外如何應對 都一一提前予以明確規定的必要性,但筆者想提醒你,欲確保投資計劃付諸實施后能夠切實有效,還需在計劃擬定中避免三個誤區。
一,依據短期業績表現來衡量中長期品種的買入時機。許多基民往往依據媒體上看到的機構和專家對某基金近期表現的評價決定是否買入。孰不知,這些意見雖然依據的是客觀數據,立場也很公正,但反映的卻只是最近數周甚至一周的業績表現。然而,基金尤其股票型基金系中長期投資品種,如果僅僅依據短期業績表現實施買入,很可能使自己置身險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依據市場中長期趨勢決定是否買入。
二,人為規定盈利目標。投資究竟是盈還是虧,到底能盈(虧)多少,關鍵取決于市場的趨勢和狀態。由于這種做法僅代表了投資者的主觀愿望,同市場實際表現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偏差,結果很可能將導致你在強勁上揚的牛市中喪失本應獲得的大部分利潤,而當市場處于弱市震蕩狀態,則更可能使你陷入由微盈微虧到大幅虧損的窘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以客觀觀察替代主觀愿望,可規定當市場上揚趨勢已經終結時,贖回基金,兌現盈利。
三,對突發事件容易頭腦發熱。市場在揚升過程中有可能遭遇各種利空,在下跌過程中也有可能遭遇各種利好,如2008年曾恢復新基金的發行審批,暫停了大盤新股發行,出臺了大小非減持新政并下調了印花稅,還多次下調存貸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 但如果你對這些利好不加分析就貿然買入,結果很可能事與愿違。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將可能出現的利好、利空按是否能夠影響市場整體趨勢分為兩類,并且規定只有當能夠影響市場整體趨勢的消息發生,同時也被市場證明趨勢已經發生逆轉后,方可實施買賣。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