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保局相關負責人在昨日做客城市管理廣播“市民對話一把手”欄目中透露,目前,市人保局正在研究將醫保存折金額打入社保卡內,避免市民持有多張卡的不便,但不少市民則擔憂,一旦存折的活錢打入社保卡,便可能會變成“死錢”,只能開藥看病時取用,且還給了不法之徒牟利的空間。
在社保卡逐漸取代醫保藍本之后,有市民反映現在各種卡太多了,有社保卡、醫保存折、銀行卡等,有些年紀比較大的市民用起來十分不方便,建議是否可以將醫保存折的金額直接打入社保卡內,取消醫保存折?
對此,市人保局醫保處處長蔣繼元回應表示,現階段社保卡功能只是持卡就醫,看病實時結算,但社保卡下一步有很多拓展功能,例如市人保局目前已經在研究將醫保存折金額打入社保卡內,但是這項工作有很多技術性的問題需要解決。“因為社保卡推出時間較短,實施上還需要一定的穩定階段。”
盡管對于一些長期患病的老人而言,將醫保存折的錢直接打入社保卡中省去了取現存錢的麻煩,但對于絕大部分中青年百姓來說,由于并不常去醫院,他們擔憂一旦實行醫保存折的錢打入社保卡,可能會把原本隨時可以提取使用的活錢變成了死錢。
在網站工作的市民丁小姐告訴記者,自己原來是一年一提取存折里的錢,因為基本上很少生病,攢了一年的錢自己就自由支配了,比如換個電腦、支付房租等,而由于畢業不久,工資有限,每年的1000多塊錢也是筆不小的“收入”。“如果劃轉,那我要是幾年不生病,豈不是這錢就 趴 在賬戶里幾年?”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擔心活錢變死錢以外,更讓業內專家擔心的,是此前在部分城市出現的“社保卡直接劃轉后買油買米”的現象。據媒體報道稱,此前在成都、馬鞍山等地便早已實現了醫保存折余額直接打入社保卡,由于無法提取,很多常年不患病的市民無奈之下只能去一些醫保定點藥店買非藥品類產品,這些藥店為了賺取社保卡里的錢,也從單一的賣藥變成賣米、賣面、賣油甚至賣洗腳盆、電飯鍋的“雜貨鋪”,也給了不法之徒牟利的空間。
記者此前在遼寧省沈陽市也看到,這里的藥店不但可以用社保卡買米買面,更可以買一些價格較高的營養品,很多消費者也向記者反映,盡管通過這樣的渠道可以將“死錢”花掉,但卻有些“強迫消費”的感覺,比此前自主決定存折里的錢有很大的不便。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醫保存折余額向社保卡劃轉,應采取自愿的原則,并且對于可以使用劃轉后資金的定點機構應采取更為嚴格的監管措施,避免“便民”政策的變味。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