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絲、狼狗、攝像頭,家家戶戶全副武裝保衛核桃林。即便如此,還有核桃樹被半夜鋸了去——這是種核桃的瘋狂
“征婚”、高價、炒青皮,核桃圈里的玩家見到好核桃就邁不動步。與此同時,造假核桃的水平也經過淬煉要成“仙兒”——這是玩核桃的瘋狂
這瘋狂能維持多久
前些日子,胡先生有些驚喜,也有些發愁,而這一切都源自一枚極為罕見的“釘子三棱”核桃。
胡先生對這枚花了兩萬多元買來的核桃可謂愛不釋手。不過俗話說“千里難挑一,萬里難配對”,他要給這枚核桃找到心儀的“另一半”,可不是件容易事兒。
“要不到網上去給核桃‘征個婚’?”胡先生琢磨著,把信息掛了出去。經過兩個月的尋找與等待,胡先生終于如愿以償地將另一枚比較“般配”的核桃收入了囊中。
可為了湊足這對核桃,胡先生前后一共花了5萬元,還不算這兩個月中他所搭上的時間與精力。
不過在如今玩核桃的圈子里,像胡先生這樣為核桃一擲千金的人并不在少數。花個一兩萬元在核桃上早就不是什么稀奇事兒了。
2010年,一對百年三棱核桃就曾賣出了36萬元的天價。這不僅驚艷了整個核桃圈兒,同時也讓人們看到——核桃究竟有多瘋狂。
近年來,玩核桃的熱潮再度興起。北京城的小街小巷,手攥兩顆核桃把玩的“核桃一族”逐漸成了一道別樣的文化景象。
而在這場“核桃風暴”的席卷下,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玩核桃、炒作核桃甚至種核桃和經營核桃生意……
一對核桃賣36萬
春日午后,北京十里河天驕文化城,王三文玩核桃店。
店主王三從身后的貨架上取出一個收藏盒,盒蓋打開,映入眼簾的是十來對精美絕倫的文玩核桃。
“這一對叫百年連體獅子頭,已經有150年的歷史了,你看這形狀和成色多漂亮……”王三拿出一對泛著棗紅色圓潤光澤的連體核桃對法治周末記者娓娓道來。
王三,核桃圈里名氣響當當的大佬級人物,很多人都尊稱其為“三哥”。
“像這對核桃能叫價多少?”記者問道。
“大概三十五六萬元吧。”聽到王三的這句話,旁邊一位過來看核桃的年輕人不禁吐了吐舌頭。
“大前年我就這個價賣過一對核桃。”王三告訴記者,當年那對賣了36萬元天價的核桃正是他的珍藏。
“還有一對也比較珍貴。”王三指著一對三棱老核桃對法治周末記者說。
“據說這對是張作霖曾經盤(把玩)過的,按照市場價來說也得賣20萬元。”王三對自己的核桃充滿了自信,“目前店里大多核桃差不多都要賣上一兩萬元吧。”
價位如此之高,會有人來買嗎?記者不禁產生了疑惑。
不過很快,幾個年輕人的到來就讓記者疑云頓消。
眼前的幾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衣著時尚,一上來就要看比較好的核桃。經過一番長時間的選擇比較和討價還價,最后一共拿走了3對核桃。其中最便宜的一對七千多元,3對總共5萬多元。
王三看了眼正在工作的點鈔機,又回頭看了眼記者,笑著說道:“這回你算親眼見識了,核桃市場還是挺火的吧。”
王三店里的老核桃比較多,一般的核桃經銷商都是每年8月去核桃產地選購新核桃,王三也會這么做,不過他還有一條獨特的老核桃“采購線”。
由于名氣在外,自己主動找上門來賣核桃的玩家就不在少數。此外,他還在全國各地結識了一大批同為核桃經銷商的朋友,讓他們幫著挑選。
“只要貨好,價錢什么的都沒問題。”王三告訴法治周末記者,一旦有這樣的推薦,他還會給中間人一成的好處費,這樣給他推薦核桃的人自然也就多了起來。
王三的朋友胡先生這時也在店里。他在網上給自己的核桃找“另一半”正是受了王三的啟發。此前王三就在媒體上給自己的核桃“征過婚”。
作為資深玩家的胡先生現在手頭已經有了二十多對上好的核桃,不過現在還是一見到好核桃就“邁不動步”。
“碰到好核桃當然要買下來了。”胡先生點上一根煙,悠然地說,“現在有錢有時間的人越來越多了,核桃再貴都有人買。”
核桃圈的“賭青皮”
法治周末記者來到天驕文化城的時候,整個市場只有一家“賭青皮”的攤位。據說,再過幾個月,一旦新核桃問世,這里馬上就會擠滿“賭青皮”的玩家。
還帶著表皮的核桃被稱為“青皮”,所謂“賭青皮”也就是賭帶皮的核桃。
賣家會把帶皮的核桃一一擺出來,任買家成對挑選,至于最后剝出來的核桃配對好壞,那就都是買家自己的事情了。
隔皮買瓤,賭的是運氣,玩的是心跳。
不過在核桃行家的眼中,個人玩家去“賭青皮”,幾乎可以說就是個笑話。
“很多人買一對開了配不上,往往還會賭氣再買上幾對。”王三店內一位女服務員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核桃配對是最難的事情。‘賭青皮’花的錢不少,有的一次能砸進去幾千元,可最后有些人連一對好的都開不出來。”
除了這種買家的“賭青皮”,核桃經銷商們采購核桃也往往被稱作“賭青皮”。
因為在一般情況下,核桃經銷商們從種植戶手中收購的也都是“青皮”,因此同樣會產生一定風險,所以也被叫做“賭青皮”。
河北省淶水縣是遠近聞名的麻核桃之鄉,每到8月核桃成熟的時候,各地的核桃經銷商們都會從全國四面八方涌來,成批搶購青皮核桃。
距離淶水縣城一刻鐘車程的上車亭村,于勇躍幾年前就開始在這里自己種核桃。而他經營核桃的歷史,至今都快有20年了。
“有時候還沒等核桃徹底熟透,經銷商們就早早地過來了。”于勇躍一笑,“他們也怕我們把好核桃自己先摘下來留著,有的人買下整棵樹后還會留下來看上幾天,直到核桃成熟為止。”
之前,很多核桃經銷商甚至會來這里直接包下幾棵核桃樹,再找個當地人幫忙照看管理。
不過由于成本高、風險大,這兩年經銷商們大多都不再選擇長期包樹,而是等核桃熟了以后,過來看看長勢如何,感覺可以的話再買下來。
于勇躍抬起雙手做出個騎車的姿勢,對記者說:“經銷商大多是騎著摩托車過來,馱上一摩托車核桃回去。”至于摩托車比較多的原因,他認為是因為往一些核桃產區的路不好走,很多地方大車根本不好通過。
“像這樣一棵樹結的核桃能賣上十多萬元的價錢吧。”于勇躍指著一株剛滋出新芽的核桃樹說,“一畝地能種上二十來棵。不過新嫁接的核桃樹至少要等上3年才能結果,像這株的樹齡就在3年以上了。”
在這里交易都不能刷卡,一律使用現金。于勇躍清楚地記得,每年8月這里都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包,里面都鼓鼓地塞滿了鈔票。
“上次有個大老板開車過來,一下子就從后備箱里拿出了一百多萬元。”于勇躍幸福地告訴法治周末記者,“那時候這里熱鬧得很,到處都是過來買核桃的人。”
當然,平時也有一些玩家會自己找上門來親自選核桃,不僅能買到價格便宜的合適核桃,還能順道旅游。
鐵絲網內的核桃樹
深夜,寂靜的村莊,偶爾閃過一絲燈光,抑或傳出一兩聲狗吠。
幾個黑影在朦朧的月光下若隱若現,一行人的表情略帶緊張。
最終他們的腳步停在了一家核桃園外,目標正是園內一棵結滿成熟核桃的大樹。
“先去把電斷掉。”一個為首的人對身邊人說,“不然這里都是攝像頭,肯定會出事。”
很快,啪的一聲,電閘順利地被拉了下來。
夜色如故,幾個人卻都加大了動作,拿起手中的工具,朝著核桃樹七手八腳地忙活了起來。
最終他們成功地偷走了一整棵核桃樹,按照當時的市場價來估算,大概得有20萬元左右。
不過沒多久,這個案件就成功告破,偷核桃樹的幾人也都紛紛落網。
給法治周末記者講完上面這個故事,于勇躍頓了一下:“有時候種核桃的風險還不在于市場,而是偷盜。”
的確,為了防止偷盜,上車亭的村民們可謂費盡了心思。
在上車亭,只要是種核桃的人家,基本都會養狗;只要核桃種在外面地里的,除了養上兩條狗看護外,還都要用鐵絲網把核桃樹死死地圍上一圈。
于勇躍把記者帶到了村外的田地里,這里八成的可耕地基本都已經種上了核桃。
放眼望去,到處都是一個個方圓幾畝的私家核桃園。
而這些被各種型號鐵絲網籠罩著的核桃園,在外人眼中,儼然一個個小型監獄,憋屈且壓抑。
“不過再好的鐵絲網也是防君子不防小人。”于勇躍搖頭苦笑一聲,“不然也就不會費勁圈這么多鐵絲網了。”
于勇躍還告訴法治周末記者,上車亭周圍很多地方都已經裝上了攝像頭,一些農戶自己家的院子里也會有。
在走到一個核桃園附近時,于勇躍趕忙拉住了記者:“咱還是繞個道走,往那邊去看看吧。”
記者不解為何要繞道。于勇躍抬手一指:“他家為了看核桃養了兩只藏獒,據說去年的時候咬到了人。”這讓他至今仍心有余悸。
除了狗和鐵絲網外,核桃園內一般還都會搭起一座簡易房,如果不是于勇躍指出來,記者還以為只是農戶用來存放工具用的。而事實上,那些都是農戶看護核桃時自己居住的地方。
“一看這房子的外表你就應該能夠感覺出,住在那里是很辛苦的。”于勇躍嘆了口氣,“不過為了防止偷盜,很多人還是會長期住在那里。”
于勇躍還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想要種好核桃著實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除了防盜之外,還要給核桃樹澆水、施肥、剪枝、除蟲……很多瑣碎的事情,一股腦下來就把整個人給栓在這塊地上了。
夾子“撐”大核桃
上車亭的一個核桃園內,一個大型金屬支架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這是為了給新長出來的核桃上夾子用的支架。”于勇躍對此毫不避諱。在他看來,核桃夾子已經是核桃圈內人所共知的事情,核桃圈內早就沒有所謂“秘密”可言了。
“以后長出來的核桃都要上夾子,不然核桃都會豎著長,只有用夾子夾過才會變扁,核桃的直徑也才會隨之變大。”于勇躍說,“比如一般可以長到4厘米的核桃,上了夾子之后就可能長到5厘米甚至更多。”
于勇躍認為使用核桃夾子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現在玩家都挑剔了。原來一個4厘米的核桃就已經算是不錯了,可是現在新核桃都是越來越大,低于4厘米的核桃就幾乎沒人玩了。
那么用夾子夾過的核桃究竟算不算作假呢?
王三是圈內有名的核桃鑒定專家,在他看來,核桃只看品相,不論野生還是培育,一句話,與人工痕跡并無關聯。
而且就目前來講,野生核桃甚至基本已經絕跡。
“我們這邊的山上沒有水,是絕對沒有野生核桃的。”于勇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可能在其他地方的深山老林內會有吧,不過應該也是比較罕見的。”
談到尋找野生核桃,于勇躍說,去深山里去找野核桃既辛苦又危險,經銷商一般是不會去做的。以前他倒是聽說過一些核桃愛好者自己過去探險,不過也一直都沒有見著拿到比較好的野生核桃回來的。
“現在的核桃都是嫁接的。”于勇躍指著一棵剛嫁接完的核桃樹告訴記者,“你看那些用塑料紙護著的就是新嫁接的地方,那些已經發芽的枝條都是老枝,未來這棵樹會結出兩個不同品種的核桃來。”
“核桃夾子夾過的很正常,不過純人工做的核桃就肯定是假貨了。”十里河雅園內一位核桃經銷商告訴記者,“像地鐵口那些所謂用刷子現場刷青皮的核桃基本都是樹脂做的,不然品相成色那么好的一對,絕對不會是那百十元錢的價位。”
那么究竟該如何辨別核桃的真偽呢?
在于勇躍看來,核桃造假的技術水平確實在不斷提升,比如原來只是單一地用樹脂仿造,現在有的開始用核桃粉重新粘起來,更有甚者往假核桃殼里面放進去真核桃仁……
“然而真假畢竟不同,假貨一般比較重,其紋路較自然生長的核桃會顯得更加整齊均勻,有些顏色也會看出明顯的不同來。”于勇躍告訴記者。
王三也提道:“真假核桃還可以從接口處辨別,假核桃的合縫是比較明顯的。”
還可以瘋狂多久
上車亭的一處核桃園內,地面上還殘留著尚未燒盡的玉米秸稈,而新嫁接好的核桃樹苗早已迎風挺立。
“這里很多原來種玉米的農田都已經被改造成了核桃園。”于勇躍如是說。而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都是因為許多當地人嘗到了種核桃的甜頭,于是便掀起了一股種核桃的熱潮。
離上車亭不遠的一個村子,十多年前有些村民住的還都是草房。于勇躍一邊回憶還一邊不忘補充說道,就是三顧茅廬典故中諸葛亮住的那種草房,而且在村里打電話沒有信號,得跑到山頂上去才行。
“可就是那樣一個村子,村民后來都因為種植核桃發了財,現在幾乎家家住的都是小洋樓,政府還專門給他們鑿山開了一條直通外界的隧道……”于勇躍露出一絲自豪的神色,“這些全都是托了核桃的福。”
從淶水縣城到上車亭一路走來,隨處可見成片的核桃林,很多一眼望去都望不到頭。“有些地方一家就有上百畝的核桃林。”于勇躍告訴記者。
“不僅種核桃、賣核桃瘋狂,玩核桃也一樣瘋狂。”雅園一位核桃經銷商對核桃市場的未來充滿了信心,“現在核桃多了,玩核桃的人也多了,從男到女,由老及少,處處都可以看到核桃的影子,你說是不是?”
小小的核桃究竟為何如此瘋狂?王三認為主要有3個原因讓它如此受到人們的歡迎與追捧。
首先是容易上手,雖然有36萬元的天價核桃,可也有幾元、幾十元的廉價核桃,任何消費階層都可以接觸得到,畢竟核桃一度被稱為是世界上最廉價的運動器材。而像北京等大城市,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玩核桃可以強身健體、舒緩心情,而且經久把玩還會包漿變色,讓人更有成就感。
還有就是文玩核桃作為一種文化,象征和和美美、長壽吉祥,可以代替酒水、點心成為新一代饋贈親友的禮品選擇。
此外,核桃小巧精致方便攜帶,不像古玩字畫那樣不便交流溝通,可以隨時隨地“以核會友”,更容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如此一來,玩核桃也就成了一種極具傳染性的愛好,很多剛開始玩核桃的人都是受到了身邊人的影響。來自東北的寧寧就是看到周圍人都在玩,所以也在盛京古玩市場花三百多元買了一對“獅子頭”。
以上種種原因,讓核桃的價格猶如坐上了火箭一般,一路沖高。而像王三那樣核桃圈的大佬,更是早就開始謀求將核桃事業品牌化,進一步向公眾進行推廣。
可在另一面,也有人隱隱地覺出,大量農戶跟風種核桃勢必造成市場供給的大幅度膨脹,那么核桃市場的需求是否會因此過度飽和,進而出現核桃價格的暴跌?這也成了當前許多種玩核桃者的心病。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