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美國“芝加哥會議中心”投資移民詐騙案在國內“準移民客”中引起轟動,信息不對稱和中介機構把關不嚴唯利是圖的業內亂象得以大曝光。如何在將資金風險控制到最低的情況下順利更換身份成為“準移民客”們在移民之路上最難攻克的險峰。
另一方面,面對日益激烈的客源爭奪,中介機構也開始嘗試除傳統投資移民外新的移民方式。以移民香港為例,“貸款移民”、“工商移民”和“留學移民”等新噱頭正悄然興起。本來最穩妥易操作的方式是傳統的投資移民(官方名稱“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需要投資1,000萬港幣到指定的金融項目7年,其間資金完全不能撤出,風險自負。申請人需要在提出申請前的兩年,提供擁有不少于1,000萬元港幣的財產證明。所謂“貸款移民”,則由中介聯絡第三方機構為申請人墊付1,000萬港幣7年,除了盈虧自負及相關中介費用,還需支付貸款者約200萬港幣利息。
“工商移民”則在操作上復雜得多。“工商移民”的官方名稱叫“來港開辦或參與業務”,指申請人在港成立公司,并向香港政府提交投資在港生意的全盤計劃書以及未來7年的營運策略,還有7年公司每年的年度業務及財務報告。在取得臨時身份證到申請永久居留的7年里,這些資料每年都要香港政府審核。由于中間操作程序繁復,中介要求收取的費用自然也水漲船高,全部費用要價大約300萬港幣。
采用“工商移民”的好處顯而易見。雖然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中產階層算上不動產,號稱“身家千萬”似乎并非難事,但與真金白銀地拿出1,000萬現金,在香港政府指定項目投資7年的難度絕不可同日而語。且不論投資風險和回報,這1,000萬就算當做“僵尸賬戶”7年不運作,也需要支付200多萬元的手續費。而“工商移民”則跳過了千萬現金被套牢7年的尷尬境地,對資金上的要求輕松很多。
不過“工商移民”的風險也令不少申請人望而卻步。“工商移民”需要維持開辦公司的運轉,每年的運營數據、員工社會福利、會計師和核數師提供的財務報表都要提交政府審查,這中間任何一步出錯,都會直接影響后續的移民申請。另外香港政府也原則上規定了申請人每年需在港逗留一定時間,也就是要比投資移民多坐所謂的“移民監”。
對比上述移民方式,“留學移民”則在資金上幾乎沒有要求。申請人一般需要支付15萬左右費用(不算學費),就能透過中介申請到香港的學校就讀,獲得最長兩年有效簽證。學業結束后,申請人需要在香港當地找工作,由單位協助辦理留港簽證,滿七年也可以申請成為永久居民。不過這種方式的成功率更難保證,因為在學業結束后能否順利辦理工作簽證,都因人而異。
無論“工商移民”還是“留學移民”,新興移民方式實際反映了中國移民潮已經從富豪階層向中產階層轉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