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晚間,國家會議中心門外“黃!瘪v守,在頂層的大會議室里,聽老羅(羅永浩)對著數千名粉絲說:“我一個人來到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只看到老喬的墓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
那一天,老羅的錘子ROM(Smartisan OS)操作系統發布。
4月9日下午,移步到國家會議中心一層的大會議室,又聽雷軍對著數千名米粉高呼:“在人文和科技的十字路口,我們和米粉,浩浩蕩蕩地一起走過!
那一天,小米的新版手機操作系統MIUI V5發布。
作為媒體,身處一場場“不高調,毋寧死”的粉絲秀,感受對喬布斯平衡人文與科技的崇拜與追思,發現中國式移動操作系統在演進中多了不少“情懷”。
然而,無法回避的是,這仍是一場基于谷歌Andriod操作系統的改造競賽,未來移動互聯生態系統的爭奪戰中有幾多風險并不可預知,無論身處移動互聯產業鏈上游或下游,都難免上下求索。
原生技術的尷尬
在中國智能手機爆炸式發展中,刷機是個高頻詞。
事實上,開源技術已極大降低了操作系統研發壁壘,甚至不少中國版本在功耗、安全、圖形顯示和Web引擎等方面,達到或超越原生Android的水準。
然而,在2月發布的一份《移動互聯網白皮書(2013)》中,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調查指出,構建我國移動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及生態體系的挑戰仍然突出,其中,我國移動操作系統研發對于Android存在嚴重路徑依賴,Android系統當前雖然開源,但其核心技術和技術路線受到谷歌公司的嚴格控制,我國操作系統研發企業時刻面臨谷歌的商業歧視,如延遲代碼共享時間、通過商業協議制約終端企業等。同時,知識產權受制于人,由于目前智能手機主要核心技術及專利仍被歐美廠商控制,我國未形成有效的專利體系。
從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看,我國移動操作系統格局已徹底翻盤,Android顯現絕對優勢。2009年,Symbian系統仍占據中國移動操作系統市場全年出貨量的74.7%,而隨著Android系統以開源、免費吸引中國企業大規模進入智能終端領域,迅速成長為市場主導力量。
至2012年底,Android已占到增量市場的86.4%,其它系統中,Symbian僅余2%,蘋果iOS占8.6%,Windows占1.2%,而國內自主操作系統普遍未超過1%。正因如此,未來打破原生技術的尷尬,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3月27日,工信部宣布攜手與Ubuntu的開發商Canonical,共同打造中國國際標準的麒麟(UbuntuKylin)操作系統,則是一則備戰移動OS的鮮明信號。不過,前有高性能計算機,后有TD-SCDMA,究竟市場多大程度為國字號買單?仍舊是一個謎。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