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的力量
群雄逐鹿的另一個戰場中,是各種微創新。
在近三小時的脫口秀中,自居為工業時代工匠的老羅,用“情懷”二字,不斷抒發著強烈個人情感的產品思維、設計和創意理念。
盡管,老羅的理想主義讓粉絲動容,但這更像是一個人的戰斗。相對的,如何借助粉絲力量,小米MIUI已先行一步。
雷軍曾用“一項浩瀚的工程”來形容手機操作系統。其實,以滾雪球方式,3年之后,MIUI V5已擁有1.3億貼的反饋、超過十萬米粉參與研發的陣容。截至目前,MIUI官方適配36款機型,網友適配143款機型。MIUI官方只制作了中文簡體、繁體、英文三種語言包,而網友制作了高達25種國家語言的版本。很明顯,這是一種采用互聯網模式開發手機操作系統的新路徑。
小米公司聯合創始人、MIUI負責人洪鋒強調:對于MIUI的突破性技術,小米團隊自身必須要想清楚,意指并不能完全依賴粉絲的力量。“正像汽車大王亨利-福特說的,如果我當年去問顧客想要什么,他們肯定會告訴我要一匹更快的馬,而不是一輛汽車。”
生態系統之爭
歷史經驗證明,操作系統一直是巨頭的游戲。無論是PC時代的微軟和蘋果,還是在移動互聯網中的谷歌和蘋果。
在中國式移動操作系統的特殊演進中,寡頭競爭的格局也越發明顯。創新工場旗下的“點心”手機操作系統一度非常走紅,在2011年3月,還曾以1500萬美元估值獲得金沙江領銜的A輪投資。然而,經過兩年左右發展,獨立第三方手機操作系統被實踐證明很難成為移動互聯網第一入口,而后估值大幅縮水,最終,在2012年底,被百度全資收購。
之后,百度云OS借以點心團隊,新推一款安卓優化大師,將其打造成防御360手機衛士和騰訊手機管家的砝碼。
歸根結底,這是一場生態系統之爭,只有在產業鏈一端具備相對優勢的玩家才能入局,比如,對智能終端擁有大渠道的華為,或在互聯網端擁有龐大用戶可供遷移的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作為移動互聯的新玩家,小米走的是“硬件、軟件、互聯網服務”鐵人三項路線。
洪鋒稱,目前MIUI用戶大約70%來自小米手機,30%來自其它手機刷機。
由于刷機用戶不夠穩定,MIUI的增量很大程度仍取決于小米手機的銷量。值得注意的是,MIUI單月營收已可突破千萬,收入來自:游戲、搜索、主題分成,應用商店下載。
未來可以預見的是,小米手機打開了MIUI生態圈最為重要的終端環節,銷量可轉換為直接的MIUI用戶。于是,一個更具粘性和變現能力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生態圈雛形初現。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