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釗 發布于 2013年05月14日 | 歸檔于 變量 iPhone和iPad的出現摧毀了物理鍵盤和鼠標,舊的秩序已被推倒,而新的秩序尚未建立,手勢交互正是混沌時代的產物。
5月13日本來是體感設備 Leap Motion發布的日子,但就在4月26日, Leap公司突然宣布將上市日期推遲兩個月,在外界翹首以盼之際,Leap Motion突然給大家潑了盆冷水。Leap Motion到底是什么?它其實是一臺專門針對手勢動作識別的體感設備,你可以將它粗略理解為微軟Kinect的縮小版本,不過雖然個頭小了,但是動作識別的精度卻是Kinect的200倍。 按照公司CEO Michael Buckwald的設想,推出獨立的Leap Motion外設僅僅是這家公司的第一步,他們的下一步計劃是將其整合到筆記本電腦中去。這個售價80美元的小玩意兒,并不會給廠商增加太多的成本,這為它的普及奠定了基礎。目前,Leap公司已經先后與華碩和惠普達成協議,通過他們的渠道銷售Leap Motion。 為什么手勢交互會突然受到廣泛關注?背后的根源在于iPhone和iPad的出現摧毀了物理鍵盤和鼠標,但至少從現在來看,觸摸屏的體驗也并不完美,舊的秩序已被推倒,而新的秩序尚未建立,業界還在探尋更加便捷的交互手段,手勢交互正是這個混沌時代的產物。
混沌時代的各色玩家 雖然眼下外界的目光全部集中在了Leap Motion上面,但事實上,這一領域里的玩家并非只有Leap公司一家。 另外一家已經被國內媒體注意的體感設備創業團隊是來自加拿大的Thalmic Labs。它們的產品是一款佩戴在小臂上的類似腕帶的設備MYO。與Leap Motion不同的是,MYO是通過檢測佩戴者的肌肉信號來實現操控的。在MYO播出的產品概念視頻當中,用戶甚至可以用它操控小型飛行器。雖然這家公司已經開始接受預訂,但是還沒人真正見過MYO的實物,據稱,MYO最早要到今年年底才會正式發售。究竟是騾子是馬,到時就會見分曉。 看好手勢交互的不僅只有創業公司,科技巨頭們也已經將觸角伸向了這一領域。 4月在北京舉行的IDF大會上,英特爾就展示了自己在手勢交互上的成果。通過在顯示屏上方安裝一個外置3D攝像頭,計算機就能夠識別用戶的手部動作,進而實現人機間的交互。不過,這并非英特爾自己獨立開發的技術,而是來自比利時公司Softkinect。英特爾已經打算將這家公司的3D攝像頭整合到旗下的超極本當中。 除了與Softkinect的合作,日前有國外媒體還爆出,英特爾還在和三星、高通競爭收購以色列的手勢識別公司Omek Interactive。 谷歌也不甘落后,有細心的國外開發者已經從谷歌眼鏡的管理應用MyGlass的代碼中發現了一些關于交互方式創新的蛛絲馬跡,其中就包括允許用戶通過手勢進行操控。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