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伊始,中國電子商務迎來了發展黃金時期。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數位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涉及電商立法、基礎建設、市場規范、誠信支付、電商征稅等多個領域。2013年,電商將繼續成為行業最大熱潮。
兩會提案促進電商發展。對于電子商務而言,2012年是中國電商競爭最為慘烈的一年,多家電商火拼價格戰引來商務部相關部門多次出面平息。全國政協委員、蘇寧云商董事長張近東提出的《關于規范電子商務市場秩序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的提案》正好解決了較大的市場矛盾,通過完善的市場秩序管理法規來約束電商企業的無規則價格競爭,也讓更多中小電商處于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中,促進電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2013年被稱為“電子商務元年”,越來越多的中小微企業發展電子商務,如何能促進企業快速發展,國家優惠扶持政策必不可少。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林業廳副廳長、教授吳鴻提出的《關于利用電子商務發展中小微企業的提案》在企業資金和稅法政策上緩解了中小微企業發展難題,有利于促進電商行業的規模化發展。
重點領域重點發展。電子商務雖然已經成為政府和企業關注的焦點和熱點,但始終還存在著一些瓶頸,比如物流基礎建設落后、高端人才稀缺、寬帶通信建設落后等難題阻礙電商發展,并且我國電商的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發展規模上難以擴大。基于兩會上的諸多提案,2013年也將在可持續和規模化的發展上重點關注。
一是電商基礎建設,主要指的是地方性物流建設。雖然國內十大快遞和電商自建物流已經可以覆蓋國內70%的地區,但仍有30%尚未覆蓋,其中西北部地區的物流配送能力不足,各家物流企業可以形成聯盟,集中建設偏遠地區基礎建設。這樣可以引導電子商務向三、四線城市及農村甚至西部發展,激活潛在的廣大消費群,帶動二、三線市場電商經濟的發展。
二是電商服務領域,主要包括電商代運營、電商物流、第三方支付、客戶管理等服務型企業。在政府的指導下,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開始進入電子商務,雖然增加了我國電商應用企業的基數,但在電商整體經濟的提升上卻缺乏動力。以電子商務為核心的服務型企業可以幫助線下實體快速進入互聯網,并在效益上得到穩步提升,使得我國電商在規模和深度上都有所發展。
新領域新機遇。隨著蘇寧、國美、萬達等實體巨頭紛紛加碼電商,中國的電子商務也迎來了競爭白熱化時期,對于資源有限的中小電商而言,探尋一個創新的領域將會有更大的發展機遇。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國網民有5.64億,而手機網民數達到了4.2億,占到整體網民的74.4%。這樣的比例給了中小微電商企業不錯的發展機會,可以借助于移動終端創新電子商務模式,挖掘手機網民的電商價值。
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手機端網絡成本的降低,使得移動互聯網迎來爆發期。基于手機端的電子商務也被廣泛關注,移動便捷的優勢讓網絡消費者從PC端逐漸轉向手機端,口袋經濟正在規模化發展。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專注于電商某環節的創新將更有機會,比如在移動支付、移動電商系統、移動電商營銷以及移動客戶管理等方面的創新。
全國兩會結束后,各地政府已經陸續出臺了形式多樣的鼓勵政策,用政策引導更多的企業應用電子商務。2013年,電子商務在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的三方推動下將會有新的發展;2013年,電商改變的不僅僅是企業,更是中國的經濟結構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