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商企業的發展,在顛覆傳統業態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在某種程度上重新構建了中國的信用體系,這種體系使當前的多數年輕人迅速接受了信用訓練,從這個意義來說,接受淘寶如同接受一種信仰,是對誠信、誠實的皈依。
我是一個沒有淘寶、微博和QQ賬號的人。我意識到我有可能因落后于這個時代而被社會邊緣化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我沒有絲毫采取行動迎頭趕上的念頭。這些年來,我就在這狂飆疾進的信息時代,憨蠻無知地過著昏昏的生活,已然忘卻了28歲時自己寫的博士論文還是關于信息經濟的,日漸封塵的頭腦已經懶得去翻看記憶中早已塵封的論文和理想了。
日子就這樣過著,直到有一天,樓下辦公室的女干部噔噔地跑來告訴我,區內一家電商企業被一家更大的網絡公司收購了,且有可能將總部以及注冊地遷至別處,我這才想起來應該全力行動起來,編排了陣陣的短信,四處托人打聽關系,希望挽留這個寶貴的“稅源點”和GDP的“增長點”。就在這場“招商與反招商”的公關斗爭中,通過朋友的介紹,我開始了解阿里巴巴公司的淘寶網。此后,又得友人引薦安排,有幸去杭州的淘寶公司參觀拜訪了一次。
回來以后,我抑制不住心中冒出來的這樣一個奇特的念頭:淘寶其實是一種“宗教”。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要我證實這種感覺,還是要我遏制這個念頭,我都同樣無能為力——那就請容我如廚房里的圍裙宅男一般,一邊切菜,一邊嘮叨地幾句為什么我會有這種想法吧。
事情還得從12年前我在達特茅斯學院聽的一次演講說起,主講人黑袍白領,似是一個天主教(Catholic)的神父。天主教在美國大概是一個少數宗教,信眾不多,并不像有些西歐國家那樣是一種全國性的宗教。他并沒有為自己人單勢孤而惆悵,也不感嘆和抱怨什么,他在結尾時講了這么一段話:“今天世界真正的占統治地位的宗教是因特網,它已經勸化了幾乎所有的人”。我隱約感到他講的“宗教”其實是哲學問題,而與我平常理解的宗教似無甚關系(我對于宗教問題完全外行,在此借用神父講話中宗教概念的哲學外延來展開下面的話)。
此后我倒是認識了幾個信天主教的哥兒們,我感覺他們心地善良,簡單純樸;相比之下,我戲稱自己這些年已經淪落成信仰現金的“Cash-lic”了,因而愧對那些信仰執著并對我寄予厚望的師長和同學們。我有時反思自己這些年來一事無成的主要原因恰恰是因為我是一個“Cash-lic”,現在看起來,這是一個比慵懶更糟糕的退步。
我不想指責是這個社會把我變成了崇尚金錢的人,因為“每當我伸出食指去指責別人的時候,另外四根手指頭恰恰指向了我自己”。不過,我確實感覺自己生活的時代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特別崇尚豪華奢侈生活,推崇物質享受,喜歡炫耀擺闊。我不認為這種社會風氣僅僅是富裕階層所獨有的,如果我自己因為身陷貧困對于那些炫耀擺闊的人有一絲一毫的羨慕嫉妒恨的感覺的話,我也是一個認同他們這種生活方式的人。而我認識的大多數淘寶用戶則與這種生活方式相反,他們會反復比較各個賣家的信用等級,貨物質量,價格和運費,他們網上購物時,斤斤計較得簡直就像是一批節儉的“清教徒”。更重要的是,他們以此為樂,樂此不疲。
基督教誕生在那個歌舞升平,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浮華的古羅馬世界里,然后慢慢地傳播開來,據說當時負責鎮壓早期基督徒的羅馬執政官很難理解為什么那些人寧愿放棄奢華生(微博)活而過著節儉的日子。我想大約是因為節儉是一種符合人性的美德吧,只要是符合人性進步的美德,最終都會勝利。基督時代以前的羅馬帝國原本占統治地位的是眾神教,后來完全消失了,而眾神教這個詞甚至一度還有邪教的意思。愛德華·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中記載了一段眾神教逐步被基督教取代階段的大祭司與大主教的辯論,古老的眾神教大祭司說:我們為什么要毀掉那些曾經保佑我們祖先取得輝煌勝利的太陽神和戰神的神殿呢,這些難道不是我們羅馬人自豪的歷史嗎?基督教的大主教說:我們的勝利來源于羅馬公民的英勇無畏,而與你那些血腥的獻祭無關。這場辯論揭示的不僅僅是宗教的興起與更迭,更多的是人性的進步。
阿爾弗雷德·懷特海說過:原始的宗教是一種敵對的宗教,想象著外部有一個更強大的神主宰自己的命運,其核心動因可能是因為他們內心感覺自己“配不上”這么富有的生活,他們內心可能浮起罪惡感,而非要引進這么一個“萬能而敵對的神”來肯定他自己,所以古羅馬人舉行盛大的獻祭儀式試圖取悅于這個神。我今天看到的爭風擺闊的生活方式是否如同一場盛大的獻祭儀式呢?是否就是懷特海說的取悅一個“敵對的上帝”的野蠻宗教呢?借用美國佬的一句名言:“我們買我們不需要的東西,以便展示給我們不喜歡的人看”,這種狀態究竟說明了我們在奉行一種野蠻宗教呢,還是說明我們需要改進自己身上落后的人性?
在淘寶網上開一個小店,然后早起晚睡、反復刷屏、苦心經營地積累信用度的店主們似乎更像是開了一個屬于他個人的修行站,“山頂暴曬的普羅米修斯”“菩提樹下的佛祖”“十字架上的耶穌”和“沙漠潛思的穆罕默德”,這些先知都有過幽居獨處的苦行生活。他們是否是在苦行中苦思人性進步的途徑呢?在這個獨自修行的網店里,店主是否會找到了懷特海說的“伙伴的上帝”或者維特根斯坦說的“內心的上帝”呢?他自己知道要做些什么,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光榮的,哪些是付出以后應得的回報,而這些回報使他下一次付出變得更快樂,如此反復,他有一個自己的價值坐標,他不依賴于盛大的獻祭儀式來肯定自己的生活,他具有完整的獨立意識和自身利益,他感覺自己配得上自己現在的一切生活。他是否由此而擁有了一個比擺闊炫富者更先進的人性呢?
我感覺淘寶的一大貢獻是建立了鼓勵誠信的激勵機制,誠信經營才能立足生存,我相信誠信經商同誠信做人是一脈相承的,否則這個人就會人格分裂。無論店主的目的何在,他都要想方設法地提高自己的誠信度,潛移默化地就會使人變得更誠實,自覺地奉行誠信的美德——“首要的宗教美德就是誠,一種滲透人心的誠”,對客戶誠信,對朋友真誠,對自己誠實和對神虔誠是一體的修行。我不批評當前社會上崇尚聰明機智的風尚,也承認這個世界會有人靈光一閃,把吉光片羽化作巨大的商業成功。但這些都不是問題的關鍵,我感覺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崇尚計謀陰謀和操作運作的社會里,人性自然而然會抵觸這些權謀之術,轉而投向誠信做人的方向,這是人性的選擇。我聽說有些淘寶店主為了提升信譽等級想出各種五花八門的門檻和辦法,然后淘寶公司還要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對此,我不意外,我甚至感覺慶幸的是,好在他們是犧牲聰明換取信用,這比犧牲信用去換取聰明要強得多!我在教金融學的時候,總是對學生們說:“培養一個誠實的笨蛋比培養一個聰明的壞蛋,要重要得多,也困難得多”。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