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鴻祎

2005中國創投各行業投資金額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焦集瑩 劉寶強 本版攝影/本報記者 康亞風 制圖/趙斌
風險投資前赴后繼熱賭中國網絡,周鴻祎一語揭秘
突圍篇之風險資本
風險投資在中國回報率遠高于美國的事實,讓搜狐、騰訊、百度這些財富故事的背后都出現了風險投資的影子。
可以說,沒有境外風險投資的參與,國內互聯網難有如此快的發展。這些風險投資到底是怎么在中國新經濟市場中呼風喚雨的呢?
“從業感言”
風險投資抬高市場競爭成本
新京報:從十多年前第一筆風險投資進入中國以來,已經有很長一段的歷史,如今眾多風險投資商蜂擁進入中國,您認為為什么會如此?會有什么后果?
周鴻祎:很多風險投資來到中國,都在炒一個中國概念。
實際上并不可能每一項投資都是成功的,但一定是很多的錢投到了。怎么說呢?很多本應拿不到投資的公司拿到了投資,這樣整個市場競爭成本會迅速提高,而且用人成本競爭會更加激烈。
風險投資最重要的是帶來游戲規則
新京報:從風險投資進入中國的這些年來看,對中國的互聯網有哪些影響和作用?
周鴻祎:風險投資實際上首先是解決了中國發展中的一個啟動資金的問題,使大家真的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其實現在的風險投資都不是國內的風險投資,全是美國來的風險投資。就是說,國外的風險投資帶來的不僅僅是錢,實際上帶來的是一種游戲規則。我認為這里面最重要的是游戲規則,沒有這個游戲規則就沒有美國的硅谷,這個游戲規則是什么呢?就是真的對人的價值的體現和尊重,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游戲規則,這是帶給中國互聯網最大的影響。如果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拿到錢都辦成家族企業,都辦成哥們企業,那我覺得是不可能成功的。
投資者和創業者之間關系像婚姻
新京報:你在做3721的時候也獲得過IDG的投資,現在您開始給別人投資,您覺得應如何處理投資者和創業者之間的關系?
周鴻祎:我最大的體會就是我們作為投資者,要擺正和創業者之間的關系,如果我們不看好這個創業者,我們就干脆不要投他,如果我們投一定是看好這個人。
就像結婚一樣,你選擇了這個人,你就要接受他的優點和缺點,要幫助他發揮他的優點,然后改正他的缺點,但是從心態上我們一定要明白,我們不可以越俎代庖,就是這個企業是屬于創業者,我們會非常尊重創業者,如果他要做許多事情,我們覺得不妥當,我們會勸說,但是最后我們會尊重他的意見。但是反過來,對于那些剛愎自用、一意孤行的創業者,我們從一開始就不應該投。
“投資觀點”
選擇投資對象看重團隊執行力和管理能力
新京報:你作為投資者,選擇一個投資對象最主要看對方什么?
周鴻祎:團隊。今天對一個公司的考驗,能不能成功,最重要的是看團隊的執行力和管理能力,也就是說最終還是會歸到一個人和團隊的因素。
涉足但不干涉所投資公司管理新京報:作為投資人,你是否會具體參與那些被你投資公司的管理?
周鴻祎:首先我會幫助這些公司制定發展方向,幫他們把一個創意變成一個完整的商業模式,要引導他們去制定自己的戰略;第二就是幫助這些公司建立一個良好的資本架構,然后幫助他們和風險投資更好地溝通和對接,變成我和風險投資之間的橋梁;第三個是這些企業從小到大的發展中會碰到很多的挑戰,有來自外部的競爭,有內部經營管理上的問題,在這些方面,我從5個人做到500人,所以這方面我是有經驗的。我可以像一個顧問或者導師、教練一樣去給他們提供這種咨詢和參謀,所以也會涉足進去。
從某種角度來說,我比一般的投資人會做得累。如果我只是坐到背后,就像很多風險投資者那樣投資幾十家公司,可能對每家公司也不見得會有很多的精力真正去了解它,我覺得可能那個生活5年之后才適合我。
新京報:作為投資人,你是否會干涉這些公司的管理?
周鴻祎:不會。因為公司畢竟是他的,等他出了問題,他總能在我這兒得到答案。
只要有一個全明星,失敗再多也沒關系
新京報:即使是IDG這樣大的風險投資商在中國也有過多次投資失敗的先例,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周鴻祎:這個是一定的。
即使是全球最成功的投資公司,即使它都能給你講一堆成功的故事,但它的成功率其實并不見得高。比如你投十個項目,能有一個明星項目帶來回報就非常不錯,可能還有兩到三個也不錯,然后還有兩個可能是平平,不賺也不賠,其他的肯定就是失敗的了,即便這樣已經是做得非常好的風險投資商了。IDG有成功也有失敗的例子,都非常多,這很正常,其實投資也是不斷地從失敗中學習經驗的。
-人物
周鴻祎其人
2006年2月,成立天使投資基金。
2005年8月,在執掌雅虎中國18個月之后功成身退,加盟IDGVC,完成了從職業經理人到風險投資商的角色蛻變。
2003年11月,雅虎公司正式并購3721公司,次年3月,正式就任雅虎中國區總裁,全面負責雅虎中國以及3721公司發展戰略的制定及具體執行計劃的管理。
1998年10月創辦3721公司,開創了中文上網服務,并成功地推動此項服務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1995年,西安交大管理學院系統工程系碩士畢業之后任職于方正集團。
1970年,周鴻祎出生于湖北。
周鴻祎:潛意識里我始終是創業者
喜歡創業者背后推動者的角色
新京報:從3721到雅虎中國、再到IDG合伙人,現在是天使投資人,為什么您的身份不斷變換著?
周鴻祎:我是一個喜歡不斷自我挑戰、自我超越的人。對我來講,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做不同的角色,可以讓自己的體驗更多一些,積累更多的經驗。我認為自己潛意識里始終是創業者,只不過我是以不同的方式在創業。
我個人相信會有更大的空間去創業。到IDG是它讓我去那兒,那對我來說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就是IDG希望我能幫助它,它投資過一些小公司,用我的這種創業經驗和管理經驗,來幫助這個小公司更好地成長。我個人認為,其實IDG做得成功是因為他們有時候扮演創業者背后一個推動者的角色,我認為這樣的角色非常有意義,也非常有價值,而且這也非常符合我的性格和我的特長,所以我覺得自己出來做風險投資并不是說僅僅是投錢,更多的是我把這方面的經驗準備好了。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新京報:您為什么不去做一個公司,把它做成百年老店呢?有沒有想過就像現在這樣一直做下去?
周鴻祎:我也有過這樣的想法,但是我覺得那要看我投資的這些公司,因為它們還在早期。我現在幫助它們,說不定有某個公司值得我花比較多的功夫去投入。
有一句話叫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隨著公司的發展,這個公司需要培養很多的新的人才,在不同的階段,能夠把這個公司給推動下去,所以也未必就說你一個人要在一個企業一直做下去。所以我是覺得不在于你在這個企業的什么位置上,而是說你能不能真的推動這個企業的發展,給這個產業帶來影響。
“我現在更像一個導師”
新京報:那么多身份中,您現在是不是最喜歡的還是天使投資者的身份?
周鴻祎:我認為我現在更像一個導師,導師投資者或者導師創業者。就是說,我現在是以一種導師或者天使投資人的身份去參與創業。我是創業者背后的創業者。我可能更喜歡這個身份。這樣的話,就使得我可以參與一些我更感興趣的事,但是同時和這些創業者合作,因為他們都很勤奮,因為這是他們的企業,他們就會非常忘我地工作,這樣的話至少我幫助他們的時候不至于那么累。一旦這些公司有幾家能夠成功,我覺得我也能夠獲得巨大的成就感。
-網事
風投與中國互聯網
●1994年7月,現在的美通公司總裁王維嘉從MK Global和TongYangVentures兩家風險投資公司得到了第一筆總額為2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這幫他成為后來的美通公司總裁。
●1996年,美國風險投資IDG和新橋資本(Newbridge Capital)投資打造中國萬網。
●1996年,留學歸國的張朝陽依靠美國風險投資專家愛德華·羅伯特先生的風險投資,創建了愛特信公司(sohu前身)。
●1997年10月,當時的四通利方獲得來自美國華登集團、美洲銀行羅世公司及艾芬豪國際集團三家風險投資企業的650萬美元風險投資。
●1999-2000年,成為風險投資進入中國最火爆的一段時間。2001年,互聯網開始遭遇寒流。國內的風險投資行業兩頭在外,資金和投資方的退出都依靠海外,當時包括高盛投資、J.H.Whitney、微軟的風險投資部門等都紛紛撤出中國。2001-2003年間,風險投資在中國開始進入蟄伏期。
●從2003年底攜程上市開始,隨著盛大、百度、分眾等一浪高過一浪的納斯達克上市熱潮,VC又迎來新的春天。
●2004年6月,以硅谷銀行率領30家VC訪華為轉折點,隨后包括Sequoia在內的硅谷頂級VC終于在中國落地生根,讓投資中國的熱度在今年達到10多年來的最高點。
●2005年底,P2P流媒體技術公司悠視網拿到首輪1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2006年3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控股的播客網站銀河臺獲軟銀亞洲(SAIF)和美國中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