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悶聲投錢到高調公關,風投公司風格大變的背后,是“中國概念”的日益受追捧
Blue Run Ventures風投基金的合伙人陳維廣最近很忙,除了不停地談項目,其日常工作中又多了一項新內容——接受媒體訪問。
Blue Run Ventures基金創辦于1998年,投資領域為IT、移動通信和消費技術,初始投資額在200萬~800萬美元。跟《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見面的2月上旬某天,陳維廣還約見了好幾家媒體!拔覀兿M蟊娏私馕覀兊娘L格和投資的公司,從而爭取到好的項目。”陳維廣說。
而在以前,因為很少出現在公眾面前,風投給外界的印象相對模糊。我們可能知道蘋果電腦、思科、甲骨文、雅虎、Google、Paypal等公司,但又有多少人知道給他們投資的Sequoia Capital、Blue Run Ventures等風投基金呢?
陳維廣稱,他們已找到一家公關顧問公司代為負責在中國的公關工作,該公關公司的負責人則告訴記者:“接到這個客戶,我們很意外,這是我們的第一家風投客戶!
橡果國際與諾亞舟之鑒
資深投資者關系和公共關系人士陳玉劼告訴記者,以前風投較為低調,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投資人太受追捧,他們不用急于自己做推廣。同時,為了防備競爭者的干擾,低調也有助于保密投資細節。
陳玉劼目前在一家提供投資者關系和公共關系支持服務的機構任中國區總監,主要負責中國企業有關上市的信息披露和公關﹑媒體傳播服務。
“風投低調的另一個原因,是國內一些政策和法規的不確定性,令很多投資基金在接觸媒體時不得不小心謹慎。”陳玉劼說。
比如,2005年,國家外匯局發出11號及29號文,事實上封堵了內地企業“紅籌上市”的通路。當年末,外匯局又頒文廢除了11號和29號文。但到了2006年,并購新規的出臺,又對“紅籌上市”做了一些限制,增加了難度。
在此情況下,陳維廣說:“作為投資模式基本上是‘紅籌上市’的我們,只能冷靜觀察政策和法律的走向,低調面對媒體!
但是,2006年發生的兩件事情,使陳維廣們開始反思是否應該繼續低調。
第一件是橡果國際在圖謀上市之前受到的“負面宣傳”。在多家媒體上,橡果國際受到了包括“產品虛假宣傳”、“公司暴利”等在內的種種質疑,其輿論形象從好到壞的變化之快,不啻于“冰火兩重天”。
第二件,是2006年1月諾亞舟倫敦AIM上市計劃的意外失利。主要原因是全球路演情況不如意,沒有引起投資者的興趣。有分析人士指出,這與諾亞舟對待媒體從來都是“不接受任何采訪”有很大關系。
一家風險投資公司的合伙人向記者分析,像橡果國際和諾亞舟這樣的公司,如果能在計劃上市前主動向媒體推介自己,與媒體保持良好的溝通,無疑將有助于及時解決問題,樹立形象,引起市場關注,并最終加速上市進程。
風投高調向中國
Blue Run Ventures基金當前在中國投資的項目叫PPLive,陳維廣認為,聘請公關公司來幫助宣傳,有利于其投資計劃的順利推進。
基于此,每次接受媒體訪問時,陳維廣都反復強調自己的投資理念。而在所投資項目上,陳維廣所在公司也會幫著做宣傳,“我們不僅給它投錢,還會幫它做包括公關在內的工作,這對于抓住更多的投資機會有很大好處!标惥S廣說。
事實上,從悶聲投資到高調公關,陳維廣們的積極性,跟風投在中國市場上日益激烈的競爭不無關系。飛利凱睿資產管理公司中國區總裁宋勵強告訴記者,與上世紀90年代的投資項目過剩不同,現在的情況是風投資金過剩。在美國,很容易就能募集到幾億美元的風投資金,于是很多基金開始在中國“搶項目”。
據介紹,一般來說,一只風投基金的存續期是10年左右,其一半左右的資金要求在前兩三年內投出去,剩下的用做第二或第三輪投資。如果資金在前兩三年內投不出去,普通合伙人的投資能力就會受到質疑,其收入和在圈內的口碑也就會受到影響。在此情況下,“投資方不得不宣傳自己,以獲得項目方的認可!彼蝿顝娬f。
“我們一定要把自己推介出去,形成我們的品牌,這對我們很重要。”陳維廣表示。
陳玉劼對風投主動從事公關的做法表示贊同。他認為,這不僅有助于風投公司擴大自身的品牌影響力,也有助于所投資企業同媒體、投資者的溝通,有助于企業贏得更多投資者與合作伙伴的認同。
“我們現在的想法就是:通過媒體,與我們投資的企業一起做公關,既把我們自己推介出去,也把我們投資的企業推介出去,從而跟眾多創業者一起分享中國機會,創造財富奇跡!标惥S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