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北京時間3月27日,大多數投資者都認為,晚期投資的風險要低于早期投資,特別是種子投資。但是,已經有20年風投經驗的紐約風險投資人弗萊德·威爾森(Fred Wilson)卻持相反的觀點。他近日在博客中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大多數投資者都認為,晚期投資的風險要低于早期投資,特別是種子投資。這一觀點是否正確,主要取決于風險如何定義。在金融市場,風險通常被定義為投資回報在預期回報基礎上的變化范圍。變化范圍越大,風險也就越大。從這一角度來看,早期投資的風險的確遠大于晚期投資。但是,這只是從有限合伙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從我的個人經驗來看,結論也許完全不同。作為一名直接對公司進行投資的風險投資人,我認為晚期投資的風險要大于早期投資,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風險投資有時就像玩撲克牌。我認為,在種子/早期投資階段,投資者往往先押上少量籌碼,隨后根據手中牌面的情況再確定是否押上更多籌碼。手中的牌每變化一次,投資者都可以再次選擇。投資者往往需要幾年時間才會押上全部籌碼,也就是全部風險資本,因此風險也大大攤薄。在這一模式下,投資者可以有效地管理各種類型的風險,例如管理風險、估價風險、技術風險、以及交易風險等等。與之相比,晚期投資者則需要一次性押上所有籌碼,才能獲得看牌的機會。
第二,晚期投資者無法對公司發展施加影響,只能接受其既定的發展方向。基于這一原因,我們一般只投資那些還沒有成熟營收模式的公司。通常情況下,這些公司已經有了自己的技術平臺,甚至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業務模式和市場戰略才是關鍵。究竟采用何種業務模式?企業軟件模式,廣告模式,商業模式,還是其它模式?這一決定非常重要。晚期投資者只能接受公司既定的發展方向,投資后再改變公司發展方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他們一定要這樣做,只能說明當初投資失誤。
第三,晚期投資者必須承擔公司過去犯下的錯誤。作為一名早期投資者,你可以參與公司的各種決策,例如影響其它投資者的選擇,確定股權結構、技術保護措施、員工薪酬、員工合同、以及客戶合同結構等等。總而言之,你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確保公司走上正軌。如果你是一名晚期投資者,雖然也可以盡力保護自己的投資,但經驗告訴我們,如果公司最初的決策存在錯誤,所有人都需要為之買單。
到目前為止,我已經投資了50多家公司,我的投資經歷完全可以證明上述觀點。大多數情況下,早期投資都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回報,而虧損很少。當然,這也可能因為我擅于運作早期投資,而其他人擅于運作晚期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