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投資銀行顧問,我負責的主要業務中有一塊是投融資中介業務,也就是接受項目方的委托為其尋找投資者或資金,或者是接受資金方的委托為其物色適合投資的項目。在這樣的業務里,我們是站在第三方的立場上,盡量為委托人物色合適的對象,并為促成雙方合作提供專業咨詢服務。
在中介過程中,最常碰到的情況就是,項目方和資金方完全不了解對方的想法和立場,甚至完全聽不明白對方提出的要求,而且從自身角度提出很難讓對方接受的條件,這樣使得談判基本無法進行,當然也就耽誤了許多合作的機會。
這種情況尤其在創業者身上體現的特別明顯。我想,原因也在于創業者的獨特身份和背景上的缺乏,導致了與資金方更大的差距。作為第三方,我認為有必要將其中的一些主要障礙提出來,供創業者參考。
1、創業者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個人素質?
資金方希望創業者足夠成熟和值得托付。我們期望的創業者應該是有誠信的有豐富的社會經驗,成熟和正常的心智,具備未來成為企業家的潛力。
實際中我們遇到的創業者,完全符合這樣的條件的幾乎寥寥無幾。最常見的情況是創業人很年輕,幾乎沒有經過多少社會磨練,而且能力體現在某一方面特別強,而其他方面很弱,比如很好的技術專家或者很好的市場能力,而在與我們討論項目細節時,往往表現出不成熟的過度自信和武斷,甚至性格有明顯缺陷。有些人基本上沒有企業管理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只是想當然地夸夸其談,一般來說,從管理者提升為企業家的可能性要遠高于那些沒有任何管理經驗的人。當我們遇到這樣的創業者時,我們基本上會判定該創業者未達到要求。
2、是否有基本技能齊全的創業團隊?
有時候,創業者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那么,我們會對每個創業者的技能要求適當降低,但要求整個團隊成員合起來具備較完整的技能,如技術、市場和運營。對于每個創業成員的誠信和個人品行的要求與單獨創業者一樣,還要看這個團隊成員間的配合度是否很好。
常見的情況是拼湊起來的創業團隊,甚至有些成員并沒有創業的心理準備,打算邊打工邊創業的觀望態度。有些時候創業團隊的技能偏向一個方向,如技術或者市場,沒有互補性,這往往是因為他們日常關系較密切而工作性質相同/相近,這種情況本身就體現出創業成員的心理準備不足。
3、創業事業沒有清晰的規劃和調研,沒有合適的商業和贏利模式
很多創業者僅憑借一個點子或想法,就去找資金方,根本沒有深入的調查研究,說不出商業模式和贏利模式,也沒有發展的規劃。他們通常沒有準備商業計劃書,也沒有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者只是簡單的幾頁紙的簡單項目介紹。現在也偶爾見到一些創業者從網上下載了商業計劃模板,自制的商業計劃內容非常空洞,缺乏可信而詳實的數據支撐。
碰到此種情況,我們只能放棄為這樣的項目提供服務。風險投資行業發展到今天,這個行業已經很難接受靠炒作一個點子或概念來吸引資金的初級階段了,創業者的想法和計劃以及模式將被專業投資者詳細分析和評估,任何不切實際的打算都很難獲得資金方的認同。與其在此種情況下盲目地找資金,不如腳踏實地地完善創業計劃,做好創業準備,待機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