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2010年6月采訪閻焱實錄節選
Q:一般來說,你跟你被投企業的創始人會有分歧嗎?
A:有的。有戰略方向分歧、也有公司管理上的分歧、也有在用人上的分歧,都會有的。比如說我們一個最簡單的沖突,我們希望雇一個CFO,有資質的來管理公司財務,一般講中國創始人特別反對,為什么呢,基本上中國所有民營企業家都在賬戶上做手腳,基本上百分之百,說實話,就是公私不分。而我們都希望把公司財務管理規范化,在這方面往往就是企業家會激烈反對,因為一旦把財務看住等于把他老底都看住了,他往往會找各種理由來反對。很多情況媒體有時候也不太了解這方面情況。如果說什么都按照企業家的意愿做,這個企業一定做垮的。所以一個好的投資人一定是要對他做一些限制,在該妥協的地方也要做一些妥協,但是你不能把你的原則東西做妥協。
Q:你有對某個企業家的改變特別大的時候嗎?
A:我覺得每個企業家都會有改變,但是你很難說是有根本性的變革。我的一個基本信念是人是不可以改變的,但是人的行為是可以改變的。
Q:談下你對中國企業家這個群體的總體看法吧?
A:中國企業家作為一個群體,我覺得他們身上有很多好的東西,比如說堅韌不拔,比如說聰明,比如在這種制度環境之下能夠找到縫隙掙扎,我覺得這些都是在全球范圍內最出類拔萃的。所以我認為,在中國這個環境下能夠成長起來的企業家,在全球任何地方都能夠成長,這一點我是非常有感觸。但是作為一個群體,我覺得他們不夠的地方是在于對于制度管理重視不夠,大部分還是依賴于個人魅力和個人的管理,另外一個還有短線、短視、走捷徑的想法太多,都想打快槍,都想一兩年之內賺錢,很少有人有長期的、一步一個腳印的文化,這一點中國企業家和日本的企業家差距特別大。總有一天中國會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Q:你了解企業家這個群體對當下環境的情緒嗎?
A:我平時很少跟他們接觸,所以我不太了解。他們跟我們畢竟不是一類人,完全不一樣。他們去打牌,賭錢,我沒這個愛好。
Q:你一般見他們就跟他們談企業里面的事?
A:就打打球什么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根本上我跟他們不是一類人。第一,我們很忙,沒有什么時間social(社交);第二,social的時候更多是跟自己家人、自己朋友,我覺得生意場上成為朋友的概率很小。世界上兩類人,一類人只能做生意,一類只能做朋友。只能極少的人既可以做朋友,又可以做生意,極少。
Q:你比較欣賞的中國企業家有誰?
A:沒有。
Q:那美國、全球有嗎?
A:我蠻喜歡喬布斯的,我也很喜歡原來GE總裁韋爾奇,我覺得他們都是:第一,extremely smart,第二,就是人很透明。
Q:你喜歡透明的人。
A:我喜歡透明的。
Q:看來中國企業家沒有讓您覺得有透明的。
A:假的東西太多,虛偽的東西太多我不喜歡。這些東西太多了,這就是中國的特點。中國很多事情都是在半真半假中進行的。亦真亦幻,半真半假。
Q:我覺得您雖然跟企業家投資,跟他們近距離交往,真正實際上你還是始終保持距離感和審視感。
A:當然,因為我太了解他們。
Q:你覺得他們最丑陋的地方在哪?在于半真半假,言不由衷?
A:說實話,盡管我不喜歡他,而且我不愿意我去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我是有條件不做這樣的事情,但是如果我處在他們那個位置上,我也有可能做那樣的事情。所以從個人好惡角度來講,如果你問我喜歡不喜歡,我要說不喜歡,但是我能夠理解他們。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