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羊 東
整理:雷中輝
在我上清華一年級的時候,就知道我肯定跟同學競爭不了做工程師,然后我就做了投資人。 賽富這個平臺,我們想在中國做成一個長期的平臺、一個長期的品牌,同時做成一個對中國認識比較深入的獨立的基金。賽富目前的投資規模很大,都投得比較霸氣,因為本身基金就比較大,所以我們也沒有必要跟別人聯合投。因為我們不想把很多時間花在跟別的基金的溝通上,比如說你占百分之幾,我占百分之幾;第二,在多個投資商投完了以后,誰管呢?
做投資就這么幾招:第一,看商業本身是什么生意,是一個什么樣的業務,做什么樣的公司;第二,看公司的人;第三,看這個生意在市場里面的競爭。
如何評估業務?
從公司所從事的業務層面,我們關心幾個方面:
首先,公司的業務可拓展性強不強,其本身的增長潛力和可能性是一個要考察的很大的方面。像游戲、像搜索,他架一個服務器或者幾個服務器就能服務很多人,這種生意拓展性就很強。
其次,我們也挺在乎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有很多種,很難講什么好、什么就不好,但有一個基本原則——它是不是足夠簡單。報紙生意就足夠簡單,你給別人看報紙的同時賣廣告,Google也很簡單,你給別人找來什么東西,作一個搜索,他就做廣告了。玩游戲其實也挺簡單,QQ也很簡單,包括手機打電話也都很簡單。
原來我們花很多時間,絞盡腦汁想很多挺復雜的商業模式到底能不能成功,后來我們就發現那些工作不是那么有意義。因為一個很復雜的商業模式,經過一二三四五,最后才賺錢了,說白一點,我自己說的話我自己都不信,這種商業模式也很難在商業社會里真的賺到錢。所以,生意模式的簡單性是我們挺重要的一個指標。
另外就是生意的可持續性,因為我們投資生意也想讓它擴張,也想讓它上市。如果可持續性不好,一切都談不上。比如說快速消費品,它的發展空間足夠往前進步,我覺得可持續性好很多,而且生意就會比較值錢。
比如PC和汽車,我覺得現在它們的可持續性就受到了挑戰。現在你買一個PC,和買兩年前的PC,和兩個月以前的PC,其實功能上沒差太多,它的可持續性就降低了很多。包括你買車,買130萬的車,買30萬的車,買3萬的車,都能開,而且都能跑100公里以上,還都有空調,那么汽車廠給客戶帶來可持續性的價值就降低了很多,本身商業上的價值就會有比較大的挑戰。
如何考察公司?
怎么去物色一家公司?除了剛才說那些道理和招數,一個公司到底具備不具備投資的條件?
我們對公司進行考察的時候,都比較現實。許多人花大力氣拼命包裝公司來吸引我們,概念和計劃書做得特別好,那個東西沒有太大用,我寧愿你做得不是特別好,而是把時間花在工作業務上。
再看細點,就是看他公司的管理。很多情況下,走到一個機構里面去,三分鐘就知道這個機構管得好不好。我們去看一家做軟件的企業,我們中午12:30到的,本來就想跟他們老總談談,發現公司里面燈火通明,每個人都在特別精神地上機呢,在那兒工作呢。后來我只談了半個小時就出來了。
我覺得這個老總明顯在騙我。那個企業在深圳,深圳有一個習慣,基本上IT企業中午關燈,員工吃完飯愿意上機就上機,愿意睡覺就睡覺。而且員工桌子旁邊一張紙都沒有,就是每個人對著電腦敲著什么東西,編軟件也至少要有一點分析的東西吧。他有意騙你也好,無意騙你也好,反正你看到極為不真實一面,這種包裝是個極端的例子。
再往深處考察,就是一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考察他的研發。研發這件事,你得有積累,你不能靠一個人去研發,就跟報紙不能靠一個編輯寫文章,你必須要有一個Team。研發還要講究可持續性,研發的東西今天滿足不了你的客戶需求,你要不斷的提高需求。
為什么投資盛大?
盛大是軟銀的一個成功投資案例,我們投資的時候它已經做得比較好了。我們為什么投盛大,它有幾個特點:
第一,它所處的行業是空白的,是PC單機版的游戲和互聯網兩個行業的交匯點,而交匯了以后那個時間段沒有人去做。當時互聯網的帶寬和上網用戶都發展到一個階段了,但是把網絡和游戲放在一起,做一個網絡游戲,這個時間中國是一個空白,這是VC看到一個比較優勢的地方。一個東西,最好處于能夠生存,又屬于三不管地帶,它往往有一個新的機會。
另外,當時盛大跟韓國ACTOZ有一個官司,當時很多不了解情況的投資者,對這個情況判斷沒有我們清楚。作為一個投資人要了解中國的情況,如果因為跟韓國打官司就嚇跑了,你肯定投不了這個公司。對于我們來說,這個是一個當時比較有挑戰性的事情。
假設這是一家總部在紐約的基金,我匯報投一個公司,4000萬美金,這個公司有兩個官司,他所有產品都在這個官司上,官司輸了這個公司就關門了,坐在紐約的人是很難做判斷的。假如哪天中國也是一個資金充裕的地方,我們去非洲投資,或者去東南亞投資,我們怎么去作判斷,有一個人過來說有一個好項目,你判斷一下咱們投不投,你也很難做這個判斷,所以對當地情況的了解和深入判斷是一個基金很重要的一點。
另外,盛大更主要是一個渠道,可能很多人對渠道本身的價值認識并不是那么大,不是那么清楚。
羊東:很多VC都在虧錢
雷中輝
持續性更重要
《21世紀》:就你談到選擇企業的標準,你似乎對前期的企業不是很感興趣?是否因為投前期企業回報不高?
羊東:其實對于前期項目,我算在我們集體里面比較感興趣的一個人了。我們還投了一個公司做手機地圖,現在上中移動的移動夢網,手機地圖就是他提供,他是唯一提供這個手機地圖的這么一個廠商。
基金投資一個項目,最后還是要看這個項目給你帶來的絕對回報值是多少。比如說紅杉美國投了Google,投了幾百萬美金,KPP投了幾千萬美金,其實他們倆回報最后絕對是一樣,甚至紅杉還要更大一點,一個項目早期也不一定說明他給你帶來的絕對值不大,晚期也并不一定就那么大。
《21世紀》:你怎么看待公司可持續性和高增長性的矛盾?你們對持續增長要求更高一些,還是說你對高增長更感興趣?
羊東:舉個例子,早前有一個公司推出商務通,當時說手機、呼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它的可持續性、增長性肯定是非常強,每年利潤也是好幾億元,包括品牌優勢也是非常強。
但是,今天商務通看不見了。當時如果很清晰地認識到這個產品可持續性不是那么強,而且該上市時上市,該融資時融資,拿到錢以后做手機,我覺得手機的可持續性是很強的,也許會稱為今天中國的LG、中國的三星也說不準。但這個就跟他的個人選擇有關,可能他要跨一個檻,完全選擇往上再跨一步。
我們投資的時候可能更看重可持續性,我們更看中的是,這個企業能站在哪,并且一直站著。
《21世紀》:博客這種商業模式至今還不明朗,當時你是怎么下決心給博客網投錢的?
羊東:博客網我們做了兩輪的投資,第一輪我們投得很少,第二輪融資是一千萬美金,第二輪我們沒有做帶頭者,讓別人作帶頭者,我只是一個跟投。
當時投資博客是出于幾個原因:第一博客是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有點社區性,如果兩個人可以通過博客中國去交流,它的黏性是很大的。第二,我們看到一個特點,你用新浪、Google,你其實沒有付出,而你博客卻要花時間,哪怕差一點,也沒有關系,你一旦往里投入,你就不愿意離開,這個黏性很難。游戲也是一樣,假如盛大的游戲打到200個小時了,你說另外游戲比他好20%,你從盛大游戲搬出來,200小時扔了,重新開始打,一般人還會選擇繼續在這兒打。
虧錢的VC比較多
《21世紀》:現在VC投資企業都是以千萬美元來論,以前都是幾百萬、幾十萬美元。這些些企業值這么多錢嗎?或者說,他們需要這么多錢嗎?
羊東:其實,資本本身也是一個產品,它的邊際效應下降得特別快,1塊錢辦了這么多事了,2塊錢辦了更多事了,3塊錢辦了更多事了,6塊、7塊錢可能跟5塊錢辦的事還是一樣的,可能8塊錢辦的事更少了。
此外,這么多VC在中國投錢,中國是不是有那么多項目可以給它們投?VC這個行業,現在是“強強合作”的局面——好企業肯定找最好的VC,VC也要找最好的企業,上面這一層活得挺好的,而下邊就是一個弱弱合作。
美國做了一個統計,結果是投VC行業的回報率比債券還要低。你看到那么多VC賺那么多錢,那就說明有很多VC在虧錢,最后把這個行業的平均值拉下來了。
《21世紀》:你不鼓勵學生創業,也不是特別喜歡比較年輕的企業家。但互聯網行業很多80年代人很有創意,你的這種投資風格會不會錯失一些機會呢?
羊東:做互聯網的人對于隊伍的管理、流程質量的控制,方方面面跟傳統企業來比確實有差距。雅虎很厲害,傳統企業人也沒法把雅虎網站做得那么好。但是,雅虎做大以后還是請了一個好萊塢很有能力的CEO來管這個公司。所以投資互聯網的確是風險很高的事。
《21世紀》:你對被投的企業,對它后邊的管理的介入有多深?
羊東:其實不深,是一個戰略管理。前一段還傳說,博客網最后我去主持日常工作,這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我要有這個工夫,我肯定自己創業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