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lexa真的是兒戲嗎?我認為,多數創業公司之所以如此在乎Alexa,并不在于喜歡玩數字游戲,而是Alexa排名背后承載的種種
我的《國內仿youtube視頻網站Alexa排名分析》發表之后,引起不少爭論,尤其是在視頻網站圈子里。有打電話過來質問“分析里居然沒有我們站”的,有發郵件來“加強溝通”的,也有在MSN上要我為他們寫點槍稿的,還有在我的文章里留言吵架的……在此,一并感謝各位的關注。
優酷(yoqoo.com)的老大古永鏘似乎對我這樣的Alexa分析很有意見,并在DoNews和新浪博客撰文“Alexa有點像兒戲”,文中列舉了Alexa和Comscore對Myspace和Orkut截然相反的pageview統計對其觀點加以佐證。
實際上,質疑和不屑于Alexa統計的文章已經很多了,古永鏘不用多做解釋,相信很多人也明白Alexa的分量。“網海茫茫,回頭是岸”,包括視頻站點在內,如果哪家公司以做Alexa為終極目標,即便沖到NO.1,也就是賺個眼球而已。
然而,Alexa真的是兒戲嗎?我認為,多數創業公司之所以如此在乎Alexa,并不在于喜歡玩數字游戲,而是Alexa排名背后承載的種種:
1、推廣效應。如果你開了家公司,別人一上來準保問你:有多少員工?而不是問諸如“盈利模式是什么?”、“資本結構如何?”之類。
2、給資本講故事的佐證。“傻子過年看隔壁”,風投除了有錢外,還有點就是懂得跟風,容易形成“羊群效應”。大家你望我,我望你,不知道投誰好的時候,那就到Alexa排行上去挑吧——風投精通于資本運作,未必對行業了解。如此,56、5show可能得撈上點便宜。
這時候,Alexa排名說服力還是比較高的。YouTube的風靡,誰敢否認,其中沒有Alexa的功勞?
3、新評價機制的不健全。Web2.0后,“不以流量論英雄”的呼聲越來越高,要一切都看流量,誰敢大面積用AJAX?于是相關評價機制也在逐漸建立,諸如RSS訂閱數、反向鏈接數、搜索引擎收錄、Tag排名等等,不過顯然這些機制還未整合、且不健全。
正如古永鏘所說,優酷每日、每周、每月的前20、50、100到300的視頻評論數、收藏數和播放數名列前茅,但Alexa排名不入流,這問題不在于Alexa,而在于新的評價體系需要跟上互聯網的發展步伐。
這么一看,兒戲的恐怕是網民、風投、創業者,而不是Alexa。金庸小說,天下豪杰都想找到屠龍刀和倚天劍,以為擁有了它就能號令天下,結果的確是場兒戲、鬧劇,可這豈是一把刀或者一只劍的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