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型酒店(economy hotel或budget hotel)可能是中國賓館服務業的最后一桶金!隨著如家快捷(Nasdaq:HMIN)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一舉融資1.09億美元,向來在國內不顯山不露水的經濟型酒店一躍成為投資者熱衷的話題。
創投逐鹿
“經濟型酒店前景很好,中國國內排隊上市的還有不少。”納斯達克中國首席代表勞倫斯•潘(Lawrence Pan)在如家上市后公開表示。如家的成功上市,一方面展示了經濟型酒店的良好發展前景;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各路創投的獨特眼光。如家在2003年引入了AsiaStar IT Fund、IDG及美國梧桐投資(Sycamore Ventures)等境外戰略投資者,成為國內第一家引入創業投資的經濟型酒店。
如家的成功,是“傳統行業+資本力量+創新”模式的成功,據美國酒店業協會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經濟型酒店約占美國酒店市場份額的70%,但目前中國的這一比例尚不足10%。巨大的商業潛力和如家可復制的商業模式,自然催發著中外資本對經濟型酒店行業的淘金熱潮。
繼莫泰168(motel168)獲得摩根士丹利2000萬美元注資后,11月14日,在美國有高達10億美元酒店公寓類投資的華平投資集團(Warburg Pincus)宣布,攜2000萬美元入股7天連鎖酒店集團(7 Days Inn Group)。“以往資金投向都在IT等高風險行業,而現在創投開始進入如家、7天這樣的創新型純消費品行業。”投資人士分析,華平此舉不僅表示經濟型酒店業存在巨大收益空間,還意味著創投的投資方向在悄然發生改變。
IDG中國基金合伙人章蘇陽也表示,在投資了攜程和如家之后,將會繼續看好類似的創新型傳統企業。有業內人士指出,那些從區域市場發展起來的規模酒店在不久的將來會進入創投的視野。比如,原攜程CEO季琦創辦的偏高端的經濟型酒店漢庭(Hanting),在蘇南地區已成氣候的蘇香門第(Scholars Inn)等。
圈地運動
近兩年,中國的酒店業刮進一陣經濟型酒店旋風,內有錦江之星、如家快捷、中江之旅等一批國內集團的蓬勃擴張,外有速8(Super8)、宜比思(IBIS)、美興(AMERSINO)等外資集團的攻城略地。速8酒店集團中國區CEO柏力(MitchellA.Presnick)放言:速8要以每月至少新增2家店的速度在中國“遍地開花”。
商務部、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中國經濟型飯店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05年底,我國經濟型酒店連鎖品牌已達到50家,開業店數超過600家,其中本土品牌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它們的成長速度平均超過74%,市場擴張以直營店為主,比例高達70%。
面對國外品牌洶洶來勢,本土品牌加快了擴張步伐,圈地戰和商戰日益升溫,其中以“如家”和老字號“錦江之星”的競爭最為激烈。錦江之星計劃赴港上市籌集20億港元,其中17億港元將會投入到未來購買物業,并有望登陸俄羅斯開設首家海外酒店,以還擊如家“捷足先登”。
“我們的目標是在國內100個城市開設酒店,目前還只有40個,并且其中85%的城市只有1至3家酒店,”如家CEO孫堅樂觀地表示,“市場潛力還很大,我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并不一定會直接收購競爭對手來擴張,但我們也會睜開眼睛辨別,有合適的收購機會也不會放過。”
此外,原本只在深圳布局的中青旅的“山水酒店”,也于今年9月募資4150萬元人民幣啟動全國擴張步伐,把觸角深向廣州、東莞、肇慶、北京四地,華天酒店也首次推出了經濟型酒店業務,計劃每年將以30家至50家的速度發展,準備分割這塊“奶酪”。
然而對于創投來說,收益率是第一考慮要素,這個行業能否帶給創投足夠高的回報?一位投資分析人士表示,“創業投資的回報率一般在20%至30%左右,自大摩投入2000萬美元買下莫泰168的20%股權后,華平基金又參股7天,足見經濟型酒店業存在巨大的收益空間。”
中國飯店協會的資料顯示,近兩年來國內經濟型酒店平均入住率為80%以上,錦江之星、如家快捷等品牌,客房平均出租率更是達到98%。一位業內人士分析,一家擁有250間客房的經濟型連鎖酒店,如果能保證90%的入住率,每個月的營業額就可以超過120萬元,扣除物耗和人力成本,利潤率可以達到50%至60%!
差異化競爭
在投資增長,未來酒店數量投放增加的情況下,行業的利潤率能否保持良好的上升勢頭成為業內爭論的焦點。“隨著境外投資的強勢介入及國外經濟型酒店品牌的快速搶灘,即將到來的也會是經濟型酒店的一場行業大洗牌,可能會出現內地經濟型酒店重新進行利益分配的格局。”如家公關總監葉秉喜認為。他提醒,經濟型酒店目前高達90%以上的入住率以及4年之內收回成本的高回報率,其實只是階段性現象,由于這一行業同樣無法規避市場競爭后利潤平均化的制約,回報率有所下降將是必然的。
Granite Global Ventures合伙人符績勛認為經濟酒店的快速擴張存在極大風險:“經濟酒店在快速跑馬圈地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加強管理。規模擴大的同時,一定會帶來管理壓力,資金并不能保障一切。在市場充分競爭的情況下,加強管理、保障品牌競爭力才是最重要的。”不過,光大證券旅游行業研究員毛崢嶸指出,目前這一行業還遠未達到“火拼”階段。同時,他表示,在競爭趨向激烈的情況下,各品牌找到不同定位,形成各自特色和優勢非常重要。
如何在迅速擴張的市場中勝出,擺脫同質化競爭,開拓自己的商業藍海是當務之急。以中青旅的山水酒店經營模式為例,該酒店通過改變商業模式促進物業升值,酒店除客房等核心部分外,均向外租賃,走“有限服務酒店”路線,已經取得有效成果。
而7天連鎖酒店為削減成本,在細節上下足了功夫。例如,縮小窗戶面積,這樣既可以節約建筑成本,也可以節省空調費用。其CEO鄭南雁指出:“許多客人喜歡同時開著窗戶和空調睡覺。這是一種資源浪費。不過,通過縮小窗戶面積,我們可以少浪費一些,當然并不影響服務質量。”
正如符績勛所說,在大多經濟酒店盲目擴張的同時,品牌優勢是取勝的關鍵。如家、錦江之星等老品牌在擴張的同時,在酒店服務人員的素質培訓上也要加強。而一些區域性連鎖酒店不一定非要擴張到全國,要保持自己的特色才是最重要的。中國經濟酒店雖然存在巨大的市場增長空間,但如果都辦成“如家”或“錦江”模式,勢必導致殘酷競爭,因而開拓差異化的商業模式是多數經濟酒店CEO必須考慮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