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要錢的產品” 創投會上9成項目出局
20多家投資方,70余位項目者,昨日,藍海項目投資圓桌對洽會上,數百人濟濟一堂。然而,翹首等待的20多家風險投資方未能滿載而歸,90%的項目遭紅牌出局,項目者慘遭“滑鐵盧”。 “好項目真是太少了,全是需要錢的產品,這種做起來風險實在太大,一般我們是不投的。”株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園區管委會上海聯絡處副主任唐明鋒告訴記者,現在來找錢的項目大多是產品,其實風投對產品基本都是沒有興趣的。 這一觀點得到了上海英飛經濟發展有限公司總裁韓敏的認同。從事風投行業15年的韓敏說:“確實如此,現在大多數項目者苦苦掙扎于找不到錢的煩惱中,其實大部分原因還是在自己身上,他們找錢非常盲目,不知道風投的基本需求。” 他建議項目者,先弄清楚風投的要求和各個風投的不同偏好、融資的具體步驟、項目計劃書的撰稿以及項目市場轉化的可能性,再面談投資者,“這樣機會會大大提高”。 而從全國各地趕來的項目持有者卻頗感委屈。集樂俱樂部網CEO郭豐亮從廣州特意趕來。“第一次參加融資洽談會,收獲甚少,有點失望。”他說,“其實我也知道,這種場合下一般項目方會全軍覆沒,我還是來了,關鍵是想多認識一些朋友。” 另一位把自己的項目看作兒子的沙小姐,當受到“紅牌”的命運時,就覺得甚為惱怒,“這群投資者真是沒有眼光,我辛苦養大的孩子看來不能繼續長大了。”而投資者否決她的原因是,她的項目的市場轉化率幾乎為零。 投資方認為好項目少,項目者認為資金難尋,這成了現在投融資雙方面臨棘手問題。據《中國創業風險投資發展報告2006》介紹,投資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內部管理水平有限”,24.9%的機構認為“缺乏誠信”是造成投資效果不理想的次要原因,21.2%的創業風險投資機構認為“后續融資不力”和“政策環境改變”對創業風險投資機構投資效果的影響也不容小視,而分別有18.2%和12.9%的機構選擇了“技術不成熟”、“市場競爭”以及缺少退出渠道等其他因素。 韓敏表示,兩年前,國內的風險投資還是一個風情萬種的美女,傾倒了無數投資人。如今,國內的風險投資又變成了一塊燒紅的烙鐵,燙傷了很多人。“現實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國內的風險投資已經進入了冬天,陷入了‘找錢難、賺錢也難’的兩難境地。眼下,很多投資者對介入風險投資基金望而卻步;同時,由于項目退出缺乏良性、高效率的出口,使得投資項目不能及時退出,很難有相應的投資收益。”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