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企業對這類人才的要求,不僅要求有創投業的背景,還要有企業本身所在行業的背景。記者在招聘網站上看到的一則招聘廣告或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家從事計算機軟件行業的外商獨資的科技公司要招的人,將負責尋找風險投資商以及與風險投資機構的合作。該公司除了要求應聘者“熟悉風險投資行業情況,具有實際募集風險投資的能力和成功經驗”外,還要求其“了解游戲行業的運作”。
事實上,在國外,很多創投人才本身就是從實業過來的,或者至少擁有雙學位。一項對美國風險投資基金經理背景的調查顯示,56%的經理擁有一個或多個技術學位,許多人有實際企業管理和投資運作經驗,曾在MBA名校學習過的基金管理人占71%以上。
據孫昌群博士介紹,與國外的情況有所不同的是,中國本土的創投人才很多是來源于證券業,這是因為大家一般都把創投理解為一種投資行為,尤其在創投機構早期招人的時候,經常把人員的投行背景作為條件之一。
不過,無論專業背景是金融、證券、投資等領域的“投資派”,還是背景是電子、機械、醫藥等領域的“實業派”,在創投這個更需要實戰磨煉的行業里,個人成長的關鍵在于在實戰中自我學習的能力,在實戰中磨煉發掘企業的眼光。孫昌群博士說,在國外,不同資歷的合伙人的報酬是不同的,而資歷的積累主要就是看行業經驗。
“項目捆綁”成為留人高招
面對激烈的人才爭奪戰,各家機構也都亮出了各自的“招數”,來留住自己的人才。
首先是要求項目經理向公司繳納一定的“風險金”,跟公司約定好,符合一定條件才能退出。
最常見、也是最有效的留住人才的方法就是讓項目經理投資于他看好的項目。據一位創投公司高管透露,他所在的公司規定,項目經理自己看好的項目,他自己必須投入一定的資金。這樣不僅能夠把項目經理的利益與企業捆綁在一起,而且他也會對企業更關心,更積極地為企業提供增值服務。一旦企業上市,項目經理不僅能獲得公司的激勵,投入的資金也將獲得高額回報。
這一因素將成為項目經理跳槽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業內人士透露,一般創投機構都會跟項目人員簽訂協議,如果項目人員離開,項目實現的收益可能就享受不到了。而一般的項目從發掘、培育、成長到上市,少則需要一年半載,多則需要3、5年,而且企業上市后還需一段時間才能套現實現收益,因此,在拿到“真金白銀”的收益前就跳槽走人,項目人員要考慮跳槽的代價,而挖人的一方也要考慮如何才能彌補人才的這方面損失。
此外,《合伙企業法》將于今年6月1日實施后,將大大提高對人才的激勵程度。現在一些本土創投已經在一些基金的運作上嘗試了合伙制。記者獲悉,很多本土創投機構也在醞釀著要引進合伙制,屆時,本土創投對人才的吸引將大大增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