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最近還見識了一個所謂資深海龜的伎倆,即通過“上市輔導”在一兩年內就退出獲利了,做投行業務卻賺了幾乎相當于始創者的全利潤。當前不少外資VC在國內投資一家企業的時間一般在兩年以內,這和國際上的情況大相徑庭。在國際上一個VC基金的投資期 間通常是7年。雖然VC為了分散風險,在投資組合內會同時包含中前期以及中后期的創新企業。但大體而言VC投資一家企業的周期通常都長達3~ 5年。真正意義上VC介入時間也會比較早,VC基本上算是企業其中一個孵化器。而那些在接近IPO時期注資的基金投 資者,嚴格來說不是VC而是以投資過渡期企業或者即將上市企業為目標的過橋融資。這類型的資本對一個國家的創新產業培育并沒有什么好處。
創新型企業當然需要天使們來拉一把,但VC們畢竟不能代表一切。看看這些號稱“橫行華爾街”的大佬們如何傲慢就知道,國內的企是如何被誤導的。人家一般只對500-5000萬元的項目感興趣,在IT領域一般也只把目標鎖定在視頻下載、電子地圖、數據庫等幾個很“窄IT”的領域。一旦上市成功立即套現,決不含糊。當然,一旦生意做賠了,這些毫不驚詫的“友邦”們,立馬掉頭走人。國內年輕的創業者們在緊盯軟銀、紅杉這批人的同時,以為自己就是攜程,就是迅雷,幾乎忘了技術和市場才是根本。其前景會是什么樣子,可想而知。(原載《中國計算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