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穩腳跟的谷歌中國正在通過對中國本土互聯網公司的投資,迅速地獲得流量和市場。昨日,谷歌中國總裁李開復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谷歌在國內已投資、收購了5家公司,并和多家本土公司展開合作。不過他表示,現階段谷歌更看重的并不是盈利,中國的搜索市場相當大,我們對中國市場很有耐心。 “選擇合作并非迫不得已”
記者:要在中國獲得成功,你必須了解中國人的口味、中國客戶和中國人,這對美國公司來說是不是太困難了?
李開復:我們會努力做到搜索方面徹底本土化,一年前有人跟我說,他覺得我們的中文搜索有不滿意的地方,或者是有些不人性化、排版不夠精準、不符合中國的標準。今天來看我們已經做得非常好了。我們在跨國企業中也不是規模很大的一個,我們不可能花所有的精力去理解每一種款式的業務,但是,最大的業務、最強的業務還有唯一賺錢的業務就是搜索,我們非常幸運有這么多好的合作伙伴幫助我們整合搜索。
記者:像雅虎、微軟一樣,很多跨國公司在華獨立發展的努力都失敗了,你們和本土的伙伴大量進行合作,是否也是迫不得已?
李開復:當然不是。我們和雅虎不一樣,棄權和合作畢竟是兩種概念,我們采取多是合作的方式,并不是放棄。
記者:Google是否收購了天涯社區有60%的股份?入股天涯社區的聯想和分眾和Google三家公司,誰是更大的股東?
李開復:所謂這些消息肯定是錯誤的、屬于惡意的,具體金額我們不能透露,當天涯上市的時候再談吧!Google已經投資了4到5家,現在只公開的是迅雷和天涯兩家,其他的幾家到合適的時候我們就會公布。
記者:你們展開的這么多合作和收購其實就是花錢買流量?
李開復:當我們的搜索量提升之后,我們確實可以得到更高的營業額。但是,炒流量的看法我們相當不認可,我們重視的是搜索量而不是流量,我們認為流量有高質量的流量,有低質量的流量,搜索會點擊廣告,廣告會帶來收入,我們不認為流量跟廣告有關系。
記者:在你的“四步”計劃中,去年你的主要精力在于招募人才,那現在進展到哪一階段?主要是推出產品還是提升銷售量?
李開復:我們的四步計劃分別是人才、產品、搜索量、營收,目前展開的合作屬于第二步。其實我們同時在做這四個階段的事情,主要精力集中在前三步,盈利也在做,現在我們更看重的應該還不是盈利,這個不是我們主要的目的。中國的市場相當大,還有很多我們可以提供產品、解決用戶問題的空間。
“我們在中國開始找到感覺”
記者:您覺得Google在中國開始找到感覺了嗎?
李開復:其實我們的戰略方向一直沒有改變,我們進入中國,首先要建立一個相當強大的團隊。其次是我們要有很多的異業公司與我們合作,向本土公司學習。第三是把握好整個搜索方向。第四是我們要很有耐心,能夠在中國用非常本地化的方式運營我們的公司。這幾點從來沒有任何動搖,剛來中國的時候,谷歌可能還沒有決定要自己做產品還是和別人合作,你可以說現在我們找到了感覺,但我們整體的方向和戰略從來沒有改變。
記者:這一年半您覺得改變最大的是什么?
李開復:改變最大的事就是展開如此多的合作,我們和其他合作伙伴一年之前就開始醞釀,比如和天涯社區,是先結婚(注資)后戀愛(合作),不知道的人說我們在找感覺,知道了就不會這么說了。
記者:有沒有從百度高薪挖很多的員工?聽說錄取率只有千分之一?
李開復:均沒有。我們招聘網站有很多的工作在進行。現在Google中國有四五百人,還在增長。與競爭對手同行比較的話,我們的薪酬是非常有競爭力的,可能很多人聽說Google面試復雜,都不敢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