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股的回歸無疑是一個多贏的格局但由于這些公司都在海外注冊,返回A股市場在法律法規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網絡股的盡早回歸,還需要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
近日有消息稱,中國移動和中國網通已初步確定明年回歸A股。此前,包括建行、神華、中石油等大盤股業已進入A股市場,中國資本市場掀起了一股回歸熱炒。但在這場風潮之中獨獨不見網絡股的回歸。當前,中國互聯網產業發展進入了加速期,而網絡股回歸遲遲未有動靜,成為了業界和廣大股民關注的熱點。
互聯網迎來機遇期
我國的互聯網在經歷了穩定發展期后,現在正步入一個高速增長期。
從網民數量上來看,據DCCI的數據顯示,互聯網用戶數量始終以每年2000萬左右的速度夠增長,今年上半年我國網民數量已經達到1.62億,其中寬帶網民數已經達到1.22億。
從互聯網消費上來看,由DCCI的調查顯示,2007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個人用戶互聯網消費總額達1618.11億元人民幣。預計全年總額將達3641.14億元人民幣,比2006年增長32%。
網絡廣告作為互聯網企業的主要收入,近年來也得到飛速成長。據DCCI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上半年中國網絡廣告市場營收規模達32.7億元人民幣,相當于2005年全年中國網絡廣告市場的水平。另外,08年北京奧運會作為四年一屆的國際體育盛會,具有受眾的廣泛性和極高的事件受眾聚焦力,必將給中國互聯網產業帶來巨大的商機,特別是網絡廣告市場將會獲得重大突破。
此外,伴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深入,網民數量的激增,搜索引擎市場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據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的數據表明,2007上半年中國搜索引擎整體市場規模達11.5億元人民幣,該比例是2005全年中國搜索引擎市場規模的1.1倍。高速增長的市場也造就了百度這一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近日,百度的市值突破了100億美金。
廣闊的市場孕育了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快速發展,在全球前十大網站中有三家是中國的企業(新浪、騰訊、百度),但這些企業全都在國外上市,這對于中國資本市場,對于廣大股民來說無疑是一件憾事,因此,近期呼吁網絡股回歸A股市場的呼聲日隆。
回歸必將多贏
在當前資本市場流動性資金充裕,國家經濟向上的趨勢下,網絡股一旦回歸,首先對企業本身而言,有著積極的意義。
當年這些網絡企業選擇在海外上市,與國內市場股權分置改革尚未完成、市場容量有限有很大關系。如今國內市場資金豐富,溢價水平整體高于國際和海外市場,網絡公司一旦進軍國內股市,必然會贏得資本的青睞。
去年,首只純網絡股網盛科技登陸A股市場,靠“國內第一個純互聯網股”概念,受到了投資者的瘋狂追捧,不到半小時內惹來了深交所的三次停牌令,創下中小板開辦以來的新紀錄。06年網盛的收入不足1000萬美元,凈利潤僅為361萬美元,這與百度、新浪等網絡公司尚不處于同一級別,但竟然受到了股民的如此追捧。可想而知,一旦新浪等網絡巨頭回歸A股市場,那將會贏得多少投資者的熱捧。同時,回歸A股市場,也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了融資效率,為企業的創新和發展提供充裕的資金保障。另外,回歸A股市場,企業也將會受到更多的關注,對企業自身品牌的提升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其次,網絡股回歸也是廣大股民眾所期盼的。相對國內的巨大的流動性過剩,以及國民強烈的投資欲望,在國內上市的優秀公司顯得尤為不足,特別是IT行業中優秀的互聯網企業群尤為缺乏。因此,網絡股在納斯達克上市對A股市場來說,從某種意義上是一種上市資源的流失。因為,這意味著國外投資者能夠享受到到中國互聯網產業高速發展所帶來的成果,而本國投資者卻無法分享。網絡股的回歸,豐富了股票投資的板塊種類,從而讓中國的股民能夠分享到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成果,這無疑將會讓廣大股民獲益。
另外,網絡股回歸對于解決流動性過剩,優化國內資本市場也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國股市是一個股指高企、股價高企、市盈率高企的“三高”市場。因此,合理優化國內資本市場結構,防范股市風險,便成了當前管理層的一大任務。而目前A股市場權重股較為集中,前50只股票市值之和達到上市公司總市值的60%左右。而對于投資者來說,則需要更加平穩的指數、更多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供給。因此,作為新經濟代表的優秀網絡股的回歸,對于國內資本市場結構的改善無疑將有著積極的意義。
雖然網絡股的回歸將是一個多贏的格局,但由于這些網絡公司雖然業務都在國內,但都在海外注冊,此類公司的回歸在法律法規上還存在一些瓶頸。因此,網絡股的盡早回歸,還需要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