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曉鴿:參加贏在中國我們投入了一千萬
中國IT兩會現場實錄
提問:請問熊曉鴿先生,中國互聯網風險投資在2008年有沒有一些新的條件和申請標準,有沒有新的變化?
熊曉鴿:對于具體的項目比較難談,第二如果我是做風險投資,中國是創業者的天堂,不僅是有這個機會,在座的各位還有更多的風險投資,在過去兩年中間有四十多個億的美金涌到中國市場上來成立風險投資基金。
我今年當選為中華創業投資基金的主席,很多年前沒有這么多資金,最近一百多個會員,對我來說,我不可能再來評價哪個項目投或者不投。從方向上來講,互聯網一定是我們要投的方向,在這個里面,創業的人和前面這一代成功的公司,不僅是給我們提供了榜樣,還有一些運作的模式、經驗等等,為后面這一代創業者提供了機會和經驗。團隊更成熟了。但是更多的區別在哪里呢?可能是更多的原創,在前面那一代,大家都可以找到國外的對應的模式,Google也好,百度也好,還有搜狐是不是像美國的雅虎等,下一代更多的會帶有中國的特點,像阿里巴巴這樣更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會出現更多,而且會更好。
畢竟互聯網說到底就是以一種更有效的方式提供更有效的服務和更低的成本。怎么用法?還是和文化和對客戶的了解有更深的關系。原創性我認為會占很大的比重。還有一個在網游領域里,兩個公司上市,一個是征途,還有一個是網易,這和九城和盛大一樣都是原創的。原創第一步受上游的控制,還有一點,市值會更高,征途上市沒幾天,市值是盛大的兩倍以上。
在我們的田野上,在中國創業者的天堂中,你有了一個很好的創意原創性,你積累的財富和市值會更高。第二很大的轉變可能就是上市的地點,是不是我們這樣很好的公司要到納斯達克上市?國內的創業板呼之欲出,這也為我們創造了平臺。反過來,對我們外資的風險業帶來挑戰,我們能不能和國內一樣的投,在國內退出,把錢拿回來,國內的一些政策法規是不是和這些東西比較配套?昨天我看網上尚福林主席也希望H股上市的公司鼓勵他們到國內來上市,我覺得這會成為一個趨勢,上市無非是你第一次取得錢,第二還是兼并、發展,很多的一些優勢,但是不一定到海外去上市以后,投資商雖然是很專業的,但是他們畢竟對公司的業務沒有直觀的了解,尤其中國的散戶比較多,很難去看這些事情。更多的是看他們的報告。
提問:參加贏在中國的贊助費是多少?您覺得值不值?為什么?
熊曉鴿:最后總的投資是3000萬人民幣,由三家公司出。第一名是1000萬,第二名是700萬。我覺得王利芬給我打電話,要我們支持贊助做評委,我二話沒說就同意。當時說要多少錢,我也不知道。新聞發布會上閻云鵬說是500萬?之后說是3000萬。投了第一名,第二名誰成功都不好。干脆就是只要是多少,我們就三家拿1/3就完了。
贏在中國,所取得的成功確實是超過我當年的想象。我15天前從中國回到美國,一下飛機碰到兩個人,說看到你的節目特別好,我們特別想回中國創業。我說你上我們的網去查。回來在路上碰到兩個人,和我在說,看了這個節目,也想創業。20年前去美國留學,看到很多人說因為這個節目,他們想回去創業,我就特別的高興。坦率的說,我不認為在中國是一個找項目的節目,我也永遠不認為,我們這些做風險投資的飯碗會被中央臺搶掉。
最重要一點是通過這個過程中,大家別看馬云,我從這邊到錄像的地方,每一天錄一次6個小時,馬云還要從杭州飛來。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而且特別累。做這個東西為什么?最重要一點,你把它當成一個風險投資的普及教育。大家知道風險投資怎么回事。創業是怎么回事。風投是怎么看項目的。馬云這些創業者的經驗和大家分享,大家看到的時候,為什么馬云能做到的我不能做呢?你可能比馬云還高一點胖一點,我覺得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于我個人來說,也很值。我記得在五六年前,打開網頁說中國三大傻,第一是IDG,第二是閻焱。拎著一個包到處跑,看到一個項目就給錢。現在來看,我們也沒有那么傻,還好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