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入一萬賺百萬”的造富神話刺激下,曾掀起過炒房、炒煤、炒國企等風潮的浙商,正紛紛挾巨資沖進風險投資領域。
上月底在武漢舉行的東湖論壇上,眾多與會浙商“暴露”了他們新的投資沖動。在湖北乳業、房地產業有多項投資的均瑤集團副董事長王均豪表示,該公司旗下吉祥航空獲得1億美元境外股權投資后,自己也看好并有投入PE行業的打算,因為“這確實是一塊肥肉”。他透露,已著手制訂規劃,聘請專業的投資團隊管理PE業務。他還力證自己“不是一個人”,“不光是我,復星集團的郭廣昌也想進去”。
PE俗稱私人股權投資基金,主要是指定向募集、投資于未公開上市公司股權的投資基金。浙商對PE趨之若鶩的背后,一些先行者已在此領域取得不俗業績。遠東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蔣錫培稱,自己首嘗PE甜頭是對無錫尚德太陽能的投資,遠東出資80萬美元占尚德10%股份,后來尚德高速增長,去年盈利2億美元,在退出時遠東獲得了高額回報。3年來,遠東旗下的PE投資了20多個項目,今年4家企業上市“不成問題”。
進軍PE領域,被認為是浙商從實業到金融的一次“投資升級”。據了解,浙商進行風險投資的賺錢手法大體是:通過向有上市愿望的優質企業注資,獲得該企業的原始股,再將其包裝上市,然后轉讓股權或直接從股票市場套利,即可獲得豐厚的回報。 針對浙商蜂擁搞風投的現象,一些風投領域人士提出質疑。上海博潤投資董事總經理胡志斌說,高峰時間,中國每天成立26個創投公司,大家一擁而上,到時可能陷入“全民創投”誤區,風險極大。一旦股市進入熊市,大部分股權投資者可能難以順利退出。他還表示,歐美市場上,成功的PE都不是由從事產業的公司做成的,而由獨立的基金公司運作。 長江商學院周春生教授說,浙商大舉做風投,與前兩年證券市場的繁榮造成心理預期膨脹直接相關。前段時間,確有公司投資新上市的公司賺到了100倍,“錢來得太容易了”。但他認為,并不是所有有余錢的企業都適合做風投。資本市場回調后,企業辦風投的積極性將會下降。
周春生斷言,現在中國出現這么多的PE,絕大多數是要被整合的。王均豪則笑稱:“任何一個產業,總會有人要作犧牲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