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半年不到的“盛維資本中美投資基金”已收獲頗豐。最近,該基金的合作方之一、美國舊金山灣區委員總裁吉姆·旺德文向記者透露,現在已有15個項目正處于落實階段。
盛維基金由灣區委員會與美國SVB資本、以及瑞安集團董事長羅康瑞領銜的長江開發滬港促進會合作建立,2007年12月落戶上海。雖然初始規模2億美元并不算大,但該基金的“胃口”不小:將面向長三角地區的所有好項目。
“制造型的經濟不一定能持續發展,灣區的經驗有助于長三角的轉型。”旺德文說。
美國沒有的中國機會
去年以來,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導致投資界的心態日趨謹慎,2008年第一季度,美國國內的風險投資出現了2005年以來的首次下滑。與此相反,中國的風險投資規模與投資總量卻在2007年井噴式增長,并再次刷新歷史紀錄。
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的一份報告表明,去年109家風險投資公司新籌集資金總額達近900億人民幣,為2006年的4倍以上;同年國內的風險投資基金共投資30億美元,國內的風投產業顯示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作為曾在美國從業13年的專業人士,北極光創業投資基金的創始人鄧鋒指出,眼下風險投資在中國的投資機會更大于在美國。因為中國不僅具有和美國當年一樣的機會,可以大量投資那些方興未艾的新型高科技公司,更有現在美國所不具備的潛在市場和企業整合良機。
鄧鋒解釋,上述中國所獨有的機會在于以下幾方面。首先是中國的風險投資市場還很不成熟,信息不對稱是個普遍現象,因此行業競爭并不充分,機會幾乎遍地都是;其次,中國的中小企業成長較難從銀行體系得到足夠的資金,它們的融資需求相當強烈;另外,改革開放至今,中國面臨著一次關鍵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關于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倡議,使創業的熱潮四處涌動。風險投資“掘金”中國正當其時。
也正因為此,盛維基金從一開始就“鎖定”了有中國經濟“火車頭”之稱的長三角地區,并且取得了堪稱“立竿見影”的效果。
助力長三角轉型
盛維資本落戶長三角的第一站,就是上海市的楊浦區。
楊浦區位于上海東北一隅,是一個以軍工和重工起家的老城區。近年來,依托區內高校資源集聚的優勢,正在努力從工業型社區向知識型社區轉變。楊浦區區委書記陳安杰介紹,短短幾年,區內的大學城周邊已經集聚了3000多家中小型科技企業,風險投資也跟蹤而至。
但是目前中國國內、包括上海的風險投資,還存在著規模小、交易機制不夠靈活、創業氛圍尚顯不足等問題,這是風險投資界的共識。為此楊浦區從2005年底,提出要從機制探索和環境營造入手,力爭在這一領域快速突破。這次盛維資本入駐的創智天地,就是楊浦知識創新區的核心區域。目前創智天地已完成一期的規劃布局和建設,高科技企業入駐率達到98%。在風險投資方面,這里已經有清科集團、軟銀亞洲賽富、IDG等國內外知名風投機構。
楊浦區實施的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三區聯動”的思路,得到上海市的肯定和支持。2008年4月,上海市市長韓正到楊浦區調研,進一步明確要在這里建成全國第一家風險投資的專業園區。
記者還獲悉,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正在著手一項推動風險投資發展的課題,到今年11月計劃中的相關峰會召開時,上海市將拿出具體的支持政策。
“原創的科技項目都比較弱小,政府愿意拿出一定的財政資金,與風險投資合作,共擔風險。”楊浦區區委書記陳安杰也當面向包括盛維在內的風險投資界表態。
“任何有助于降低風險的支持都是受歡迎的。”旺德文說。他同時表示,長三角非常發達,但制造型經濟不一定長期可持續;灣區最為發達的風險投資業當年就為美國的經濟轉型助過一臂之力,有豐富的經驗幫助這一地區加快轉型。
事實上,盛維資本中美投資基金的投資領域包括能源、“綠色”科技、信息技術、金融服務、分銷和物流等方面,這也正是長三角下一步產業升級需要著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