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過冬論”、“行業洗牌”、“面臨無錢可投之境”等各種悲觀的論調一度彌漫我國創投市場。然而,時隔半年,創業板的推出使整個行業為之一震,我國市場中的VC又開始忙碌起來。
忙于投資準上市企業
凡是有可能登陸創業板的企業都成了VC奮勇爭搶的目標。西安達剛路面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就接到了很多VC“希望投資合作”的電話。
創業板為VC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退出渠道,受到VC熱烈歡迎。VC紛紛表示,國內創業板的退出機制、信息披露、監管與發行等環節都非常清楚,“希望能支持更多企業到創業板上市”。
“從收益率上考慮,我們優先選擇上市退出的方式。”高原資本董事總經理葉冠泰向本報記者表示,“因為對于VC來說,相比并購等其他方式,上市退出獲得的回報最高。”
“因此,一家企業上市機會增多后,自然容易吸引更多VC的關注。”葉冠泰說。
“一些VC會向具有國內資本市場上市潛力的項目傾斜,相應增加這方面的投資數量”。VC普遍認為,退出渠道的暢通將不斷提高創投機構的投資熱情。
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靳海濤早前更是對媒體直言:“創業板和諾曼底登陸一樣鼓舞人心。沒有多層次資本市場,就不會有創投,不會有新興市場。”
分赴高新區做最后一“搶”
關于創投資金的退出時間,一些專家建議采取“2+3+5”模式,即半年后退出20%,一年后退出30%,兩年后退出50%。這讓很多VC興奮不已。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僅2009年第一季度新成立的部分VC/PE基金,其目標融資規模已超過465億元,加上此前VC/PE已經籌集到但尚未進行投資的資金,VC/PE可謂是“糧草”充實。
目前,分散在全國56個國家高新區以及其他各地的優質企業不斷浮出水面,在大量未上市中小企業中蘊藏了眾多可投資的題材。這其中對VC頗具吸引力的包括企業的行業優勢、大量存量資產的沉淀、大批的專業人才、良好的品牌優勢與頗高的市場份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