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些小吃基本上都在被散戶經營著,但這卻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一種說法是,中國街頭大大小小的蘭州拉面、成都小吃的數量早已遠超麥當勞、肯德基在全球的總和。2008年,肯德基、麥當勞的年收入都能達到幾百億美元。
當然,經過成功的運作,一些主打地方特色的連鎖店也能夠登上資本市場的舞臺——2007年3月30日,經營日式拉面的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538.HK)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交易,融資高達15億港元。正式上市后,味千拉面才開放特許加盟,而它經營的拉面還只是個舶來品。
軟肋
“每碗拉面都是一個味”難實現
據不完全統計,蘭州地區各類牛肉面館多達3000多家。蘭州拉面協會介紹,小規模家庭式作坊和較大的連鎖勢力相當。走出蘭州開店、發展全國加盟的有近10家,但是規模都很一般,完全夠不到創業板的邊。
將散戶聯合,成立集體公司的模式曾經出現在奶牛養殖、果樹種植中,如今套用到牛肉面行業,其成效還有很大不確定性。“一是標準化,二是管理團隊。”一位基金經理表示,這是中式快餐的軟肋。
是的,你很難要求每碗牛肉拉面都是一個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