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申報到創業板的企業規模都很大,基本上一年兩三千萬利潤不成問題。”國信證券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國信證券已經為中小板和創業板儲備200個項目,這些企業一年盈利均在2千萬以上。“沒有這種規模是無法在我們這里立項的。”
招商證券投行部董事總經理謝繼軍表示,公司申報的企業最近一年盈利都在1千萬以上。平安證券總裁薛榮年則明確告訴記者,首日遞交申請的10家企業規模將達 “一年四千萬利潤以上”。
一位接近證監會的人士向記者證實,根據證監會前期摸底調查的情況,全國68家保薦機構有意向申報材料的創業板企業近300家,其中約160家符合創業板的定位和規定,這些企業的盈利情況均達到2年3千萬以上,1年1千萬以上,大大超過創業板的最低門檻。
“可以說首批申報的企業都不會低于這一規模。”該人士稱。
考驗發審委
“從規模上看,這些企業上中小板都不成問題。”國信證券投行人士表示。
據悉,有些企業許多原本就是計劃上中小板、甚至是上主板的企業。
已于去年底遞交IPO申請并獲證監會受理的北京佳訊飛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本月6號發出公告稱,其根據創業板的進展情況,與保薦人聯合證券決定撤回公司的A股Cye.com.cn首發申請文件,并籌備創業板申報工作,擬在創業板發行2100萬股。根據其2008年年報,佳訊飛鴻凈利潤為3123.95萬元,基本每股收益0.50元,同比均增長20%。
“若在中小板與創業板間選擇,企業其實還是愿意上中小板。”薛榮年表示,因為大家目前并不清楚創業板未來的具體情況、企業上市后估值會多高等,現在許多中小板規模的企業扎堆到創業板,主要還是因為中小板的排隊時間太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