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板的企業高管為套現而辭職尚且大有人在,創業板淪為“套現板”的概率自然更高。此外,創業板市場設立初期,上市公司數量少,規模小。加之滬深主板市場一貫的“炒新”行為,難免在一個極短的時間內出現盲目追高的“過度繁榮”。如果投資者試圖以小搏大,將這種投機心態帶入創業板,將會承受比主板更加巨大的投資風險。
第三是退市風險。企業的快速成長本身就難以持續,再加上市場波動、技術更新、團隊離散……創業板上的企業注定活得小心翼翼,其根結便在于創業板的“直接退市”規定。該規定指出,企業即便沒有出現虧損,只要出現以下情形之一且限期內不能改善的則將啟動退市程序:1。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否定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2。凈資產為負;3。股票連續120個交易日累計成交量低于100萬股。
換言之,創業板不會出現ST、*ST等警示過渡階段,無數主板公司連續虧損卻通過買殼、借殼最終重組的取巧故事,將會在此絕跡,創業板極有可能成為“退市板”。
如果遭遇退市,投資者手持股票的流動性和價值都將急劇降低,甚至歸零。這也是投資創業板最大的風險。
企業:別吊死在一棵樹上
多年來,融資難題一直是困擾著中小企業發展的桎梏。因此,不少渴求資金的企業,把希望寄托在了創業板上。而根據證監會此前公布的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市場普遍預期,首批企業最快可能在今年10月份掛牌。
一時間,創業板成了中小企業熱捧的“香餑餑”。僅深圳一地,就有30多家企業吹響了“備戰創業板”的集結號。然而,那些死盯著這個融資渠道的企業尚未意識到,如果企業真在創業板上孤注一擲,可能恰恰適得其反,延誤企業融資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