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創始人兼CEO扎克伯格。
當Facebook啟動IPO程序之時,相當多數的輿論都在歡呼———高科技公司的春天來了!
但是如果你了解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的真實想法,你或許并不會認為IPO是這些行業巨頭所必須經歷的步驟。實際上,從資本運作的角度來看,真正想上市的可能更多只是投資高科技行業的風險投資家和天使投資人。如果不上市,他們就無法實現投資收益。
究竟有多少具備穩定發展潛力的公司在資本的驅使下提前透支了自己的生命周期?目前并沒有準確的數據。IPO模式除了給予創始人和風險投資家更大的價值回報之外,是否真的能夠給高科技企業帶來急需的發展資金?未來恐怕值得觀察。
IPO模式破產
到今年Facebook上市的時候,總的融資額最少也會達到50億美元,這將成為迄今為止互聯網行業中規模最大的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到正式上市交易的那一天,Facebook的市值會比通用汽車、紐約時報和斯普林特三家公司總市值還高。上市后的第二天,扎克伯格標志性的笑臉將會出現在全世界報紙的頭版。
但是如果這個笑容是非常勉強的,大家也不要意外。老實說,扎克伯格將Facebook推向上市并不是自己的本意,他是被迫的。因為SE C(美國證監會)規定,一旦一家公司的股東人數超過500人,那么公司需要在O T C市場(場外交易市場)中進行股權登記,以方便股東進行股權交易和流通。這種交易顯然不在公司的可預見范圍內,任何一家有成長性的公司都不會樂意這么做的。
因此,扎克伯格此刻就像是一個無助的新郎,他即將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一個部分而不是全部。這位富有遠見的年輕人一手打造了這家公司,并在22歲的時候拒絕帶著一份10億美元的合同提前退休,此刻也將與來自全球各個角落的投資人一起共同運作Facebook.
扎克伯格顯然并不喜歡這個前景,他曾經花極大努力來確保對F acebook的絕對控制。公司上市后,扎克伯格仍然持有56.9%的股權,對公司具有絕對的掌控能力,也能夠任命自己的繼任者。從技術上來說,Facebook雖然上市了,但扎克伯格仍然能夠像以前一樣掌握公司。
上市對自身控制力帶來了影響,如果連全球目前最成功的青年技術企業家都在竭盡全力抵制這種影響,使之最小化的時候,那么很顯然:IPO的模式已經破產。
上市對公司的投資者和員工來說是好事,但是對公司本身而言通常并不好。上市公司會給C E O帶來巨大的盈利壓力,他們會更加關注股價短期波動,而非公司的長期成長。同時,IP O也將公司從創始者手中奪走,分給了千千萬萬互不相識的股東。
對于那些成功的巨型公司而言,比如A pple、Facebook和G oogle等,公開上市有好處。上市公司可以享受品牌、稅收方面的優惠,同時也有更好更便捷的融資渠道。但是對多數小型企業來說,上市的結果通常意味著不可持續成長的開始。
而其實這一切完全沒有必要。科技型企業如果需要融資,有更好的辦法可以解決。但是我們首先要破除的,就是這個行業中盲目的上市崇拜。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