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電器在南京宣布,擬出資6600萬美元或等值人民幣,收購母嬰用品領域領先的企業紅孩子公司,并承接“紅孩子”及“繽購”兩大品牌和紅孩子公司的資產、業務。蘇寧電器電商平臺蘇寧易購將以此為契機,全面升級母嬰、化妝品產品的運營。
這距離蘇寧易購透露對外并購信息僅時隔兩個月有余。
7月5日,蘇寧易購宣布打造開放平臺戰略時,蘇寧電器副董事長孫為民對本報記者表示,在蘇寧易購的發展過程中,可能會考慮采取并購垂直電商網站的措施加速發展。
當時,連鎖業內人士猜測,蘇寧易購可能采取的并購擴張方式,主要是補充電商行業相關領域的人才資源。在此次發布會上,孫為民證實了此種說法。他稱,“蘇寧并購紅孩子除了看重紅孩子在母嬰領域超過8年的經驗之外,更看重的是紅孩子團隊擁有的人才隊伍”。
易凱資本CEO王冉表示,中國電商行業正逐步進入一個密集整合期,蘇寧率先出手并購紅孩子宣告整合大幕已經拉開,此次并購將推動電商行業更快的洗牌,并對市場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持續虧損求變
紅孩子一直是備受業界矚目的母嬰用品企業。
自2004年創立以來,紅孩子曾先后引入多輪投資。公開資料顯示,2005年公司首次獲得北極光、NEA的首輪250萬美元投資,2006年又獲得300萬美元投資,2007年,凱鵬華盈向其投資2500萬美元,2010年,紅孩子又獲得一筆5000萬美元的融資。
業內信息顯示,紅孩子在被蘇寧收購之前共完成6輪融資,主要由北極光、NEA、凱旋創投等投資機構參與,融資總額達到1.2億美元。
伴隨投資機構的進入,郭濤、李陽和楊濤等四位創始人中的三位先后離開紅孩子,而創始人之一、紅孩子董事長徐沛欣至今仍留在企業內,而控股權卻早已進入VC手中。
紅孩子的資料顯示,在最初以目錄銷售為主的3年內,紅孩子一直保持著260%-300%的年均增長速度,2008年紅孩子的銷售收入就已經逼近10個億元。
然而,由于虧損的持續以及投資機構意志在紅孩子中不斷深化,紅孩子開始向純電商模式轉型。在紅孩子被蘇寧收購的時候,這種轉型最終被證明是失敗的。
根據蘇寧電器提供的資料顯示,紅孩子2011年的年銷售規模超過10億元,員工數達1500人,注冊會員達750萬人,2011年的重復購買率超過50%。以此為據,從2008年到2011年,紅孩子的銷售數據并未出現大的變動。
對于業績不理想的紅孩子,蘇寧電器的出資可謂“公道”。按照蘇寧電器給出的6600萬美元收購紅孩子的所有股份,意味著紅孩子背后的投資機構總計1.2億美元的投資折損超過四成。
切分600億蛋糕
蘇寧易購對母嬰用品市場覬覦頗久。蘇寧電器副總裁任峻曾在8月底的弘毅投資年會上表示,母嬰和鞋類將是蘇寧易購首先要突破的品類,到今年年底時,蘇寧易購在母嬰上將能形成專業的、規;哪芰。
蘇寧電器內部人士表示,蘇寧電器醞釀開放平臺期間,曾與業內多家領先的品類垂直電商進行了溝通,紅孩子就是其中之一。在8月底,雙方的談判有了實質性進展,最終,在9月底,雙方確定了收購的具體方案。
孫為民稱,目前,紅孩子遇到的主要難題是運營成本高、資金能力弱,蘇寧恰恰可以在這兩方面給予紅孩子發展以幫助。而紅孩子以目錄銷售起家,成功將線上線下結合,與蘇寧線上線下統和發展的理念相同。
在蘇寧易購謀劃母嬰市場的背后,是母嬰行業存在的巨大市場蛋糕。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
年,中國母嬰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200億元,預計全年將增長86%,達到610億元的規模,約占中國網絡購物整體市場規模的4.3%。
另外一家領先的母嬰用品企業孩子王公司總裁徐偉宏表示,母嬰及周邊產品市場規模超過1萬億元,但是,由于缺乏主流秩序等原因,行業規模企業并不算大,整個行業仍處在分散的狀態下。
沖擊200億目標
對于蘇寧易購而言,沖擊200億元保底年度目標,或是收購紅孩子更為直接的動力。
根據蘇寧易購此前的既定目標,2012年年底,蘇寧易購將完成SKU數量上升到150萬、銷售規模超過200億元的目標,然而,截至目前,蘇寧易購距離蘇寧電器制定的該目標仍有很大的差距。
蘇寧電器提供的資料顯示,蘇寧易購經過開放平臺等一系列擴容戰略,將銷售產品線由家電、3C擴展到圖書、百貨、金融產品、虛擬產品等領域,蘇寧易購目前的SKU數目為100萬。
而母嬰市場的主要消費群體為女性群體,擁有市場容量大、關聯產品多的特點,因此,收購紅孩子做大母嬰產品線成了蘇寧易購擴充品類的必由之路。
此外,蘇寧電器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蘇寧易購完成營收僅為52.8億元,距離2012年全年200億元的營收目標,還有很大距離。
收購紅孩子或可助力蘇寧易購完成年度營收任務。按照蘇寧電器的規劃,完成各方面的整合協同之后,滲透了紅孩子資源的蘇寧易購母嬰產品將實現高速增長,預計在2015年,母嬰產品銷售規模將達到100億元。
對于紛爭不斷的電商行業以及蘇寧對紅孩子的收購,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謝同書認為,電商行業的本質是零售,前期資本驅動型的發展,最終將逐步轉向到產業驅動型的模式上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