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對于國內的整個VC/PE行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調整轉折年份,在募資難(有限合伙人LP數量減少、斷供、實際出資減少等事件的發生)、投資難(各類投資項目都處于下降的走向趨勢)、管理難(增值服務方面出現了很多難題)、退出難(“獨木橋”式的IPO上市道路)等多種錯綜復雜的金融資本大環境之下,國內VC/PE行業注定是要加速優勝劣汰。
適者生存。獨立財經評論人蒙瑋認為,2013年國內的整個VC/PE行業注定是大洗牌的時代,其中只有兩種商業模式為主的VC/PE投資機構可以堅持生存和可持續發展,一種是“大而強、強而大”的投資機構,另一種是“小而精、小而美”的投資機構。
搶灘新三板
在IPO審查趨嚴的背景下,新三板無疑成為PE的新市場。2012年8月,“新三板擴容”獲得國務院批準。上海張江高新區、武漢東湖高新區、天津濱海高新區成為首批擴容試點園區。2013年1月16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正式揭牌運行。
擴容半年以來,各園區陸續出臺鼓勵及補貼政策支持園區企業改制、掛牌,新三板掛牌數量激增。2006年成立新三板至擴容前的五年多時間,僅有126家企業掛牌,而在擴容的這半年來,已新增73家掛牌企業。
數據顯示,在擴容試點期間掛牌的73家企業中,有13家企業在掛牌之前獲得了VC/PE機構的投資,占比近20%。
在上述私募投資的掛牌企業中,不少機構屬于企業掛牌數月前突擊入股。
其中,在天津濱海高新區企業久日化學掛牌前4個月,同創偉業斥資2400余萬元獲得前者326.3萬股股份,為擴容試點期間金額最大的投資案例。與2011年初便入股該企業的深創投、天津創投相比,同創偉業投資成本已然翻番。
此外,武漢高農生物創業投資公司入股光谷信息,武漢華工創業投資公司入股科新生物,武漢東湖創新投資管理公司入股尚遠環保等多個項目均有突擊入股現象。
對于投資機構而言,雖然通過“新三板”實現部分被投項目股權轉讓也不失為一條退出途徑,但“新三板”在制度方面還不夠完善,對PE的投資回報并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有券商分析師認為,目前,“新三板”掛牌企業股價增長空間有限,現在看私募基金的投資是否能實現高回報退出,還說不清楚。
不過,不少VC/PE對“新三板”越來越表示出濃厚興趣。“未來,新三板是主要的場外交易市場,現在雖然還不夠完善,但不搶占先機,以后要進去就比較難了。”一位私募界人士表示。
據悉,湖北高投、申銀萬國、武漢市及東湖創投引導基金連同其他社會資本發起設立了總規模達5億的光谷新三板股權投資基金。這是國內首只專門針對“新三板”掛牌及擬掛牌企業開展股權投資業務的專業性基金。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