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小網站的創始人甚至赤裸裸地表示:“只要來的是錢,什么錢都可以!”——很難保證這些網站在日后能有如何健康的發展。正如時代財富科技公司總裁兼首席顧問張靜君所說:“衡量一個公司是不是泡沫,我的標準是,如果這個公司沒有風險投資也能活得下來,它就一定不是泡沫;但是如果沒有風險投資它就活不下去的公司,我覺得它就是泡沫。”
Web2.0:網絡涌起新泡沫?
風險投資蜂擁而入,但很多網站的盈利模式說不清
“Web2.0”這一名詞2004年才誕生,在經過了很多互聯網人士的發揮之后,它已經成為“互聯網正在崛起的新潮流的總稱”。與傳統網站相比,以博客、播客等為代表的Web2.0網站更加強調互動性。但它并不存在某種嚴格的定義,而是一種對互聯網趨勢的一種比喻,對今后發展方向的一種方向性嘗試。
在中國,從去年開始,打著“Web2.0”這個旗號出現的大量網站都開始紛紛地蹣跚起步。盡管很多網站還沒有尋找到商業模式,但大量的風險投資卻蜂擁而入,動輒砸下數百萬、數千萬美元。2006年的互聯網,似乎將要被一股新的泡沫所淹沒。
許揚的星空網在上周正式運營了,從去年12月開始籌辦以來,他已經在這個網站上投入了近50萬元。
“服務器和帶寬至少要20多萬元,還有20多個人的人工,以及租寫字樓的費用。”許揚逐一算起了賬。盡管大學才畢業沒多久,但是依靠之前做域名投資的收入,他完全不擔心資金的問題,也不擔心沒有合適的盈利模式。“做這個網站是出于我的愛好與理想,我會在合適的時機引進合適的商業模式。”
相比其他Web2.0網站而言,許揚算是幸運的了。很多Web2.0網站并沒有他這樣的條件,在投入十幾萬元之后,“斷糧”的恐慌就開始襲來。
心里沒底的Web2.0創業者
在經歷了最初的創業激情之后,很多創業者心里漸漸沒底起來。
“要說錢,我還有一些,但是網站未來怎么賺錢,說實話我現在還不是很清楚,可能還是會依靠廣告吧。”一家僅有2萬多用戶的博客網站創始人對記者說。
Tony Li 是一家播客網站菠蘿網的創始人之一,盡管菠蘿網已經成為國內數一數二的播客聚集網站,Tony在談及這個網站時也是神采奕奕,但是在問及網站的盈利模式時,他眼中的光芒卻迅速斂去:“很多東西我們還在談,具體的商業模式還需要進一步摸索。”
這樣的困惑非常普遍。盡管Web2.0號稱更具互動性,盡管網站的人氣也一天天聚集,但是令這些創業者們苦惱的是,至今仍沒有發現一種適合Web2.0的商業模式。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呂本富表示,現在的Web2.0還處于公共服務的領域,盈利前景并不明確。
對風險投資的欲拒還迎
如果說許揚那一類出于自己的愛好而創業的人算是第一類的話,那么更多的創業者是把Web2.0作為一種事業——他們更急切地想從這個項目上獲得投資或者回報。
第一類人基本上對自己的創業還是有著比較理性的思考,因此,他們即使在沒有商業模式的情況下也能坦然地穩定發展。而第二類人群不甘心就這么把錢燒下去,因此開始瘋狂地找投資者接盤自己的網站,或者是分攤自己的風險。
正因如此,Web2.0成為泡沫的風險大大增加了。過多的投資涌入,導致很多網站的創始人不得不從一開始就聽命于資本的力量,變成了資本的奴隸。這些創始人失去了創新的動力,而使自己的網站最終淪為垃圾。
同樣的情況在第一波互聯網泡沫中比比皆是,例如當初的8848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我們不會拒絕投資,但是正如你說的那樣,我們不可能在還沒有確定具體的發展方向時將網站交到投資者手里。”Tony在和記者交談時表示。
但是,饑不擇食尋找投資的網站也大量存在。一家小網站的創始人甚至赤裸裸地表示:“只要來的是錢,什么錢都可以!”——很難保證這些網站在日后能有如何健康的發展。正如時代財富科技公司總裁兼首席顧問張靜君所說:“衡量一個公司是不是泡沫,我的標準是,如果這個公司沒有風險投資也能活得下來,它就一定不是泡沫;但是如果沒有風險投資它就活不下去的公司,我覺得它就是泡沫。”
創新才能抵抗風險
對于很多尚未獲得風險投資的人而言,此刻他們需要的除了資金之外,還包括有人能給他們指一條路:如何抵抗風險?
大家都明白,只有創新才是唯一的出路。“如果在商業模式上還沒有想到的話,只有通過創新的業務來與其他網站形成差異化,這樣你才能獲得發展的動力。”許揚說。
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創新面臨的第一大難關就是資金,沒有資金就是無米之炊,用戶基礎薄弱仍然會令很多業務無法開展起來。另一個難關是很多創新業務很容易就被別人復制,一旦一些實力雄厚的網站予以復制,新生的Web2.0網站就很難與其競爭。
當然,對于Web2.0網站而言,它們所處的環境和當年的Web1.0仍然有所區別。當年的Web1.0網站在推廣自身的同時,還要推廣普及互聯網的概念與應用,投入巨大。而現在隨著中國互聯網市場的成熟,互聯網用戶數量的增加,Web2.0在推廣互聯網上的責任已經減弱了很多——這對眾多的Web2.0網站而言,是一件好事。
“是不是泡沫現在還不好說,也許泡沫總是有的,但是只要堅持下來,自然會有成功的時候。”Tony說。
鏈接
Web2.0主要投資一覽
2005年7月,世界五大風險投資公司之一AccelPartners 向網絡社區貓撲網注資1000萬美元;
2005年8月,改名為“博客網”的博客中國從軟銀亞洲等4家著名風險投資機構獲得千萬級美金融資;
2005年10月,深圳浩天公司對外宣布,其旗下的社會型交友網站——碰碰網和嫁我網獲得軟銀亞洲125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2005年10月,一筆5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基本敲定注入“天涯社區”。緊隨其后,交友類網站億友網絡獲得2000萬美元投資;
2005年11月,中國博客網(Blogcn)宣布獲得IDG和Granite 全球投資公司1000萬美元投資;
2006年3月初,社區門戶ChinaBBS 獲得Google3000萬美元投資;
2006年3月7日,千橡公司的4800萬美元風險投資到位;
2006年3月8日,在原3721創始人周鴻一的推動下,誕生尚不滿周歲的奇虎網也宣布2000萬美元融資到位。
訪談
千橡互動集團董事長兼CEO陳一舟:
Web2.0公司不可能大規模上市
日前,在廣州露面的陳一舟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顯得輕松自在,這不僅是因為千橡互動剛剛獲得了共計48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更因為他對web2.0的良好前景充滿了信心。
“未來的幾年,應該是向Web2.0跨越的一個過程。”他直言,“過幾年之后,中國的網站大部分都會帶上很強的Web2.0色彩。”
經歷過第一次互聯網泡沫和美國“光通訊”泡沫的陳一舟,對Web2.0有更清醒的認識:“Web2.0與1.0的差別,是一個革新而不是革命。革新意味著,新公司的出現會比較有限,因為只有在革命的時候才會有大量新公司誕生而舊公司滅亡;在革新的時候,新公司會做得比較好,大公司看到好處,也會根據革新調整。”
與第一次互聯網浪潮相比,陳一舟認為這一次的創業者群體更加有經驗和更加成熟,因此他們的成功率更高一些。同時,投資家這個群體也更加成熟,他們變得更加理智,所以這次沒有出現大規模瘋狂投資的現象。
但他表示,這并不代表會有大規模的Web2.0公司上市的情況,“第一輪互聯網浪潮已經出來了很多超大型的公司,比如像亞馬遜,EBAY和GOOGLE 等,而在這二次浪潮中,最后產生的產品,肯定要比第一輪少。”
專題撰文 本報記者 陳亮 實習生 石秋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