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籌集40億美元外資后,今年的中國風險投資市場依然是老外們追捧的熱土。與此同時,那些曾經遠離風險投資機構視線的醫療、農業、畜牧、礦業和新材料等也逐漸開始受到青睞。
籌資規模有望超過40億美元
在昨天的“第二屆亞太投資峰會”上,軟銀賽富基金首席合伙人閻焱預測,“今年中國風險投資市場吸引外資規模一定能超過去年的水平”。
2005年,中國風險投資機構共募集海外資金40.67億美元,外資風險投資機構全年在中國實際投資超過10億美元。在美國以避險基金著稱的Susquehanna Capital低調進入中國,臺灣華鴻創投等一批國外風投機構都在加快籌資和投資。
風險投資是不是過熱了?“沒有!”閻焱說,“只有900萬人口的以色列去年風險投資實際投資額都達到18億,中國這樣的大國投資總量還不及以色列的60%,總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看看中國風險投資市場誘人的收益,就不難理解老外們為何信心不減了。“到目前為止,GGV在中國的投資失敗率在10%以下,增長10倍的項目有10余個。”GGV中國代表黃佩華說。另一家風險投資機構也表示,目前在中國投資的30多個項目,只有一個失敗了。
熱衷“吃喝玩樂”行業
風險投資的新去向是什么?紅杉資本基金合伙人沈南鵬表示,他們主要關注能夠滿足中產階級需求的領域,有人形象地將其喻為“吃喝玩樂”行業。時代創新投資公司合伙人馬啟元則更加專注于以芯片生產為代表的半導體行業。另外,那些曾經遠離風險投資視線的醫療、農業、畜牧、礦業和新材料等也逐漸開始受到青睞。
對風險投資項目的選擇,業內人士總結為:要與中國的人口相關,這樣的行業市場廣闊;要與中國的GDP相關,這樣可以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要與互聯網相關,這樣能夠快速為市場所了解。
不過,風險投資“扎堆”的現象依然沒有徹底改變。今年一季度,風險投資有60%的資金流向了網絡、電訊等行業,業內人士認為“這些領域的集中度似乎過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