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彩動畫公司,2003年7月投資進入動漫業;2004年7月花了1800萬元制作完成了60集動畫片《一萬一絕對拯救》,在后續的節目發行與產品開發兩個環節中,卻因資金鏈斷裂,200余名員工先后被解散;到了2005年,光彩動畫轟然倒塌。
缺錢,成了中國動漫這一新興行業的心頭之痛。去年參加杭州首屆國際動漫節的公司,50%的公司沒能在今年的動漫節上露臉。缺乏商業化運營模式、市場開拓能力不強、融資渠道不暢等多種因素,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造成了動漫企業“速生速死”。業內人士預測,今年還會倒下一大批動漫企業。
資金,資金,還是資金
動漫產業鏈包括創作、發行、播出、授權、產品開發等各環節,動畫片光靠播出根本無法得到相應的資金回報,必須通過衍生產品的開發才能實現盈利,這是動畫公司經營者皆知的產業規律。
但是在動漫產業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因為缺錢而停滯。生產一部52集×13分鐘的動畫片,以每集1.5萬元的成本計算,僅制作成本就消耗了公司1014萬元的資金。一家規模100人中小型民營動畫公司的人力成本,每月至少需要支付約30余萬元的工資。以單個卡通形象設計開發1000款(種)樣板產品模具,平均2000元/模具,僅樣板產品的制模生產成本就需要200多萬元。很多企業即使能夠順暢解決上市資金需求,往往又在市場營銷成本上犯了難。
在國內,90%以上從事原創動畫制作的企業,注冊資金在人民幣500萬元以下。像中影動畫、環球數碼等注冊資金在1000萬元以上的公司不到10%。在深圳,除環球數碼外,其他所有的動畫制作企業注冊資金均在300萬元左右。
中影動畫、愛威文化、唐人動畫、東方國龍、原創動力、盛美數字、盈博數碼等幾乎所有國內具有代表性的原創動畫制作企業都在日日夜夜為錢奔忙,因為他們清醒地知道,靠企業自有(注冊)資金已經無力啟動后續的節目發行、音像出版、產品開發、品牌授權等公司的核心業務。
由于全力制作《魔比斯環》,環球數碼創意控股的財報中出現了較大虧損,引來了李嘉誠旗下首長四方(集團)有限公司于2005年9月份對其的正式收購事件,解決了環球數碼公司的財務困境。由于資本結構有了變化,帶來了新的投資繼續投入,穩定了財務狀況,在這個承上啟下的關鍵時刻,《魔比斯環》才得以繼續推進。
但不是每個動畫公司都如此幸運。雖然各類風投公司也密切關注這一行業,到目前為止,只有紅杉資本向湖南宏夢公司投資了750萬美元,隨后,涌道基金追加250萬美元,成為中國動漫業界首個引入國際風險投資的案例。但很多圈外資本依然處于觀望狀態。
無資金規劃無商業計劃
迪斯尼等歐美發達國家的動畫制作企業動輒幾千萬上億美元的大制作大手筆,令中國動漫制作企業望塵莫及、望洋興嘆;耗資6000萬美元以上的《四眼天雞》、《玩具總動員》、《汽車總動員》等動畫片,上映票房收入都超過了2億美元,它們在播出環節即收回投資成本并獲得高額的市場利潤,令中國動漫產業投資者艷羨不已。
外界一直驚嘆于迪斯尼的制作技術與創意能力,認為充裕的資金是支配他們成功進行產業化、市場化運作的前提條件。其實不盡然,這些震撼世界的動畫大片,偏偏都是在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加工生產的。
歸根結底,他們的成功,來源于他們周密細致的市場化運作機制,從題材選擇、劇情安排、角色道具設定、動畫制作、特效處理、后期合成,再到節目發行、品牌建設、產品開發、品牌授權等產業鏈各個環節都做了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商業計劃目標、方向和戰略戰術,包括資金規劃、人才規劃、制作計劃、發行計劃、渠道建設規劃等。
相比之下,國內的動畫制作企業很多都是有制作部,沒有市場部;有故事大綱,沒有公司簡介;有動畫片制作方案,沒有商業計劃書;有制作資金計劃,沒有市場運作資金安排;公司組織結構圖流于形式。成立之初,公司投資人既當創作者又是經營者,公司“一把手”要么是投資人、要么是創作總監兼任,制作與市場“眉毛胡子一把抓”,結果往往是,預期的目標大打折扣,甚至“竹籃打水一場空”。
可以說,在中國動漫產業發展進程中,最大的遺憾就是缺乏美國人、日本人、韓國人那樣的市場意識,以及支配動漫產業鏈各環節市場化的運作機制。企業管理思維和經營行為“重制作輕市場”,導致“市場先行”成了一句空話。
深圳光彩動畫公司,就是因為沒有項目運作資金的整體設計規劃,忽視市場開發所需要的資金與人才,制片完成后,市場開發舉步維艱,最終導致了資金鏈斷裂。
風投隔海觀望
2005年,中國動漫產業總收益已開始超過電影業。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約有3.67億。來自文化部有關部門的預測,我國動漫市場的價值具有1000億元人民幣的空間。作為創意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動漫產業,被國際市場公認為是全球最炙手可熱的朝陽產業,2005年全球動漫產業的產值達到了2500億美元。
但是,今年四五月間在杭州動漫節和深圳文博會的展會上,在有關部門官員宣布國產動畫片產量迎來前所未有的“牛市”時,我們卻看到很多動畫制作企業的“一把手”一臉的倦容,彼此抱怨心理負擔很重。
在全國大大小小幾十上百個動漫節、電視節、文博會、數碼展、玩具展等相關展會上,又有多少動畫制作企業憑三五分鐘的片花,一二集的動畫樣片,打動了投資商、開發商、發行商的心?
如何與成熟的國際風投對接,也是這個新興行業正在摸索的一環。由深圳市唐人動畫影業有限公司自主設計開發的“憨八龜”卡通形象,在2004年第三屆大連卡通產業論壇上被國內外專家評定為“最具商業開發價值的”原創卡通形象。從2004年面世以來,這只憨態可掬的“憨八龜”就吸引了美國IDG、國誠投資、青科創投等幾十家風險投資機構,但要從投資談判桌上走到地面的戰略投資合作,恰似在打一場艱苦卓絕的“持久戰”,因為國內目前沒有可參照的成功案例,對如何收回成本感到很茫然,到最后項目落實起來并不容易。
專家視點
專家分析,海內外多少風投基金隔海觀望、隔岸觀火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中國動漫產業投資成本大、市場風險高,沒有可抵押的實體,不可預測的投資收益,市場不成熟,盈利模式不清晰等缺陷!其次,我國動漫產業缺乏產業化運作的系統理念,缺乏延伸產品開發經營的成熟環境和專業隊伍。眾多原創卡通企業無法獲得來自產業市場的資金回報,國產卡通一直難以形成產業鏈內部的良性循環。
另外,全球乃至中國的動漫市場,不缺故事,不缺形象,更不缺原創動畫片;缺的是好的創意策劃,缺的是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核心管理團隊和創作團隊;缺的是經過科學的市場調查分析后制定的系統的制片計劃、發行計劃、產品開發計劃、資金人才規劃等。只有項目,沒有具體的市場規劃或計劃支撐的一套龐大的商業系統,投資機構當然不會輕易給錢投資。(作者為深圳市唐人動畫影業有限公司市場總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