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產權交易所總裁熊焰在證券日報創業周刊記者采訪時透露,北交所正在積極規劃北京風險資本市場,同時還將規劃成立北京知識產權交易中心。
據熊焰介紹,北交所的創新實踐分為制度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技術創新四大類,此外,還將搭建一個風險資本的平臺。
“北京市市長王岐山在今年十一五規劃報告中明確提到,要著力推動風險資本市場的建設,這項使命落在了北交所肩上。”熊焰表示,“規劃中的北京風險資本市場的架構是多層架構,第一層,促進項目與資本的對接;第二層,大力推動園區企業股份公司制改造,加強未上市股份公司的股權管理;第三層,做出一個新的交易平臺。”
對于如何同深圳交易所的股權代辦轉讓和將來的創業板對接,“目前還在設想之中,目前關鍵是搭建起來一個平臺,”熊焰回答說,“北京風險資本市場的設計思路不同于證券市場,是想做成封閉市場,不向公眾開放,但是企業的選擇是市場化的。類似這種設計國外有成熟的做法,就是向合格投資人開放的市場,向有風險抵御能力的機構開放。”
這個想法的來源是想把北京產權交易所的品種搞活,“品種越多市場越紅火,物權、債權、知識產權,同類業務資源應更多導入,這樣,就在業內形成一家開花,其他跟進的局面,形成聯盟合力,以期產生市場外部經濟規模效應,從而可以實現北交所的立體式發展,橫向上品種搞活,而縱向上則可以向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高端靠攏。”熊焰認為,“這類業務的典型就是未上市股份公司的托管和交易,這是中國產權市場目前最艱深的一個課題,但是一旦突破,產權市場將發生一個質的飛躍。從而可以進一步挖掘市場潛力,充分發揮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提高競價率,提高競價水平”。
熊焰還表示,正在規劃中的“北京知識產權交易中心”項下可能有三個突破:一是在北京市知識產權局的支持下,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呈報了成立全國專利技術北京展示交易中心的報告,基本得到了支持和認可;二是在版權交易(含軟件交易)方面,現在正在跟北京有關方面進行對話;三是規劃了北京文化創意產業交易中心。
目前,北交所已經在交易制度創新和完善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過去一年,北交所團隊在完善交易制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學習上海等地的經驗,對交易制度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創新,形成了一個規則、七個辦法、二十七個附件。配合新交易規則運行的新交易系統于今年5月1日試行,將于8月1日正式施行。
同時北交所在新的交易制度體系里,增設了一個《網絡競價實施辦法》,積極推廣基于互聯網的網絡競價方式。與在傳統拍賣、招投標等競價方式相比,北交所設定由場內具備競價資格的會員(經紀機構)擔任“網絡競價主持人”,解決了業界的一個難題。
“這樣可以增加拍賣的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解決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熊焰接著解釋說,產權市場實行的是經紀機構代理交易制,其主要任務是為相關交易各方提供交易環境、技術保障,起監督、協調和指導作用,交易所不直接主持競價能有效地規避市場本身的風險,引入“網絡競價主持人”這一創新舉措,對市場長期發展安全運營起到了很好的保障,從而可以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產權市場不是簡單的婚姻登記所,要能給項目找對象,找到更多的第二者、第三者、第四者,這樣才有利于項目的價值最大化,”熊焰坦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