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本土特色打造中國創投產業
cye.com.cn
時間:2006-8-20 13:09:26 來源:證券日報創業周刊
作者: 我來說兩句 |
|
 |
|
——與著名國際投資銀行家、軟庫發展投資銀行總裁溫天納教授對話
■ 本報記者 馬玉榮
“目前海外市場中已沉淀了數百億,甚至上千億元的資金,并以私募基金、直接投資、風險投資的形式出現,準備大舉進入中國。無論如何,并購驅動力已悄然嬗變。在‘十一五’、‘十二五’時期,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外資并購法規的不斷完善以及并購環境的持續優化,中國正迎來跨國并購新高潮。”著名國際投資銀行家、軟庫發展投資銀行業務總裁溫天納教授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記者:中國創投業在困惑中經歷十幾年的發展,然而現在的制度、環境卻正在走向成熟與完善,請問您對中國創投業持怎樣的看法?
溫天納:創投基金是屬于資產管理的一種,本身并不會單獨存在。它屬緊靠資本市場和高新產業發展的一個資產管理業分支。目前國內的創投業還是屬于發展初期,過去資本市場全流通一直是阻礙創投發展的一個原因,但是歸根到底,創投業的發展必須基建于產業的發展,中國經濟在過去二十年急速發展,并成為“世界工廠”,但這本身卻代表了低廉的工資和毛利率低的生產業,中國企業利潤不可以長久依賴低工資,必須要發展具有長遠競爭力的企業和產業。創投業不可能單獨發展,創投業要做得大,就必須要有一個健全的資本市場退出機制和具有自主創新高增值的產業,再通過中國本土的特色,打造中國自己的創投產業。
記者:從2005年4月股改大幕開啟,到今年1月31日《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實施,再到剛剛發布的《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您是如何看目前中國的并購環境和機遇的?如同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那樣,中國有可能成為亞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外資并購市場嗎?
溫天納:從各方面的政策發展去看,國內資本市場正朝向一個更市場化的方向發展。股改完成并進入全流通時代后,中國股市就真真正正成為具有市場價值的股市,股票價值就不只是一個虛擬數字,這也是發展創業投資的一個先決條件之一。我的看法是,要發展創業投資產業,其實國內也不需要一定要走“主板”、“創業板”等模式,只需要走向全流通,發展好國內的機構投資客戶的基礎,減少“政策市”和投機因素等等,這樣也有助于創業投資產業的發展。
從股改到《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再到《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境內外投資人已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商機。目前海外市場中已累積了數百億,甚至上千億元的資金,以私募基金、直接投資、風險投資的形式出現,準備進入中國,他們在大江南北不斷探索,在環球市場中努力尋找下一波升浪,而中國市場正迎合了外資的趨利喜好。顯然是股改點燃了并購激情,其動力既來自股改前的預期也有股改后的產業整合;無論如何,并購驅動力已悄然嬗變。相比較而言,來自外資的并購態勢更為生猛。特別是《辦法》的頒布,將對外資并購起到非常直接的作用。《辦法》雖然規定取得的股份3年內不得轉讓,比QFII的一年后可分別出售匯出資金的規定更嚴,但境外資金可以用規模較小的子公司形式購買股份,納為子公司的資產,并可隨時以轉讓子公司的模式把購入股份在海外轉讓,所以實際操作上幾無限制。
市場上唯一的《辦法》案例為華新水泥,公司3月公告稱,將向其第二大股東Holchin B.V.定向增發16000萬股A股,這是自2005年12月31日五部委聯合發布《辦法》以來,外資首度按該辦法透過定向增發A股對上市公司進行戰略投資。Holchin B.V.是全球最大水泥制造和銷售商之一,有近百年歷史,在世界上75個國家建有生產基地,擁有世界水泥市場5%的份額,Holchin B.V.戰略投資實施完成后Holchin B.V.將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本次戰略投資需經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還得經商務部和證監會等核準或批準方可實施,目前尚未通過。
記者:并購是創投機構退出的最主要方式,您如何看退出機制問題?
溫天納:國外大部分的創業投資是通過資本市場套現的,但是也有不少是通過收購兼并和Trade Sale來進行的。還是老話,只需要將產業做好,我們便不愁出路,好企業一定會獲得投資者垂青的。
記者:今年兩會期間,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部署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據了解,會議的一項內容就是關于外資并購國企的問題。8月10日,業界期盼已久的《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也頒布了。您是如何看的?
溫天納:過去不少洋創投主要投資一些新興高新技術產業,這類型投資的風險金額較小(在兩億元人民幣以下)。他們趁產業熱時,可以成功在資本市場退出,但是還是存在不少風險,就算在被投企業成功上市后,創業投資基金在減持過程中,股價也會大跌,真正的回報也只可以在完全退出后才可計算,倘若行業熱一旦過去,投資退出和股價也會大受影響。因此,近一兩年不少外資的產業基金,或稱為私人股本基金“Private Equity”,也朝向國企收購方面去思考和動作,一些Buyout基金,他們更具有彈性的收購策略,甚至可以動用幾十億元人民幣把整個國企的絕對控股買下來,但是他們也需要面對國家政策和審批手續的挑戰,目前看來也不是有錢人家就賣給你,這個談判過程也是漫長的。
對于新出臺的《規定》,它與2003年出臺的暫行規定間的最大不同是增加了對于外資并購重要行業、老字號及大品牌以及進行股權置換的相關審批要求,而且對于被收購的國有企業資產評估方式做出了限定。新規要求,評估機構中必須有在中國境內注冊的中介機構,而評估結果如果明顯低于資產價格或最終出價低于評估價格,都要被有關部門“關注”。
記者:軟庫發展在中國的投資情況怎樣?有什么成功經驗可與大家分享?
溫天納:我是軟庫發展投資銀行業務總裁,我們跟很多跨國和國內的金融機構有密切的工作關系,我個人還是比較看好扎根在國內本土消費群體、媒體和“通路性”的產業。我目前也在研究好幾個項目,待完成投資后,我一定會撰文將投資過程中的一些趣事和大家一塊分享。
到目前為止,我只可以說,一切進展順利。過去的成功主要還是需要天時、地利和人和,我們在中國和亞洲區內進行了很多成功的投資。由于和客戶有保密的責任,我只可以用比較宏觀的方式和大家分享經驗。同樣大家也要理解,對任何創業投資家來說,其投資的項目也不可能每一個都會非常成功,風險一定存在,作為創業投資家,我們的責任就是去控制和估算有關的投資風險,最后讓我們內部的投資委員會去做最后決定。至于我個人的風格就是混合了傳統投資銀行和創業投資的方式去估算一個項目的特質和機會,到目前為止命中率還是蠻高的。
記者:隨著影響我國證券市場的股權分置問題基本解決,證券市場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能否談談您對中國證券市場的看法? 溫天納:中國證券市場用了十多年的時間便走了整個國外幾百年資本市場發展的過程,這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發展。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不少的問題,上市公司的素質非常參差,甚至有人說值得投資的國內上市企業也只有幾十家,我個人的看法則是比較樂觀。A股新股市場在年中已經重新啟動,一切的新政策也是沿用國際化的準則,包括《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融資融券、加強對券商及新股上市的監管等等新政策,新上市的企業素質需嚴謹控制,通過完善的退市機制,政策及法規越來越國際化。另外,讓一些素質差的企業退出市場,另外隨著人民幣會在未來成為國際流通貨幣后,國內市場一定會成為亞洲區內的一個主要國際市場,在某程度上將會取代香港作為中國企業集資的國際金融中心,再通過一定時間的調整,我相信中國證券市場可以在未來十五年內成為國際三大資本市場之一。
鏈接:
溫天納,著名金融專家及國際投資銀行家、軟庫發展投資銀行業務總裁、中國人民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國有大型有色金屬集團獨立董事暨戰略發展委員及香港證券專業學院專業委員,在市場被譽為“重組王”及“公司醫生”,也是首批為國家國企改革出力的金融專家,其言論在業界極具影響力。處理過眾多不同性質的大型國際和中國企業上市、重組和改制等工作,亦曾主導三十多家國內外企業在香港及國內B股市場上市融資和承銷超過100億美元和超過百億港元的債務重組。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于著名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 Political Science畢業并取得國際會計金融學碩士學位,曾在多家著名跨國和亞洲區投資銀行擔任董事等高層職位。他領導之團隊曾活躍于收購和并購、債務重組及企業拯救的工作。在“殼資源”及“企業債務拯救”項目上成績斐然,重組金額逾百億港元,在2004年及2005年更榮獲權威國際機構亞洲貨幣AsiaMoney多項最佳本土投資銀行的獎項。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