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4日,北京。從燕山山脈奔涌南下的罡風把城市上空的滾滾烏云一驅而散。暴雨驟停,天朗氣清。中科招商總裁單祥雙在他新遷入僅3天的典雅辦公室里,如約接受本刊采訪。
他先是和我們一起分享了最近創造的幾個“財富神話”——
2004年以2500萬元獲得北京數碼視訊科技有限公司35%的股權,到2005年底時出讓15%便收回了全部本金,眼下這“白撿”的20%股權已經增值到上億元。
2005年10月,3500萬元持有深圳萊斯達公司35%的股份后,萊斯達便被20多家國際資本巨頭“哄搶”,3500萬半年內就變成了4.2億,增值12倍,等明年萊斯達在海外上市,將至少增值40倍,為中科招商賺回14億。
“像這樣的項目,中科招商絕對不止兩個。今年,中科招商管理的基金能有30%的投資收益率,等明后年投資項目紛紛瓜熟蒂落,投資收益率將超過200%。”
中科招商為什么這么賺錢?
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企業就像一個蘋果,你說它值多少錢?”
緊接著便自己回答,“把它放在菜市場只值1塊錢,放在商場能值幾塊錢,如果把它放到五星級酒店,再做成漂亮的果盤,它又值多少錢?它就變成了幾十塊錢!”
“中科招商就是‘五星級酒店’,從菜市場買來蘋果,做成果盤。”
——難道大名鼎鼎的中科招商,賺錢的秘訣就這么簡單?
“當然不!如何身無分文建造酒店、如何低價采購‘蘋果’、以及如何做‘果盤’……為了尋找這個行業的點金魔杖,中科招商足足探索了5年。”
貧窮就是生命力
“我出生在東北,小時候家境貧寒,是個從小蹉跎的苦孩子……”今年39歲的單祥雙長著一張差不多49歲的臉。
家里貧困到什么程度呢?小學三年級時,實在拿不出錢來買紙了,母親就給他講“岳飛沙盤習字”的故事。他如法炮制,在課桌上擺出一個沙盤,此舉當然很快被老師禁止。怎么辦?單祥雙發現一個家境比較好的同學喜歡他的午餐豆包,就每天特意從家里多帶兩個來,以豆包換紙張。后來這位同學吃膩了豆包,單祥雙又學會了畫鳥,每畫一只鳥換三張紙——“交換帶來價值”,單祥雙從小就被迫實踐這個道理。
有一次公社開小學運動會,結束前老師要單祥雙負責把一面大鼓運回學校。誰知運動會一結束同學們一哄而散,操場上只剩下這面比他矮不了多少的大鼓。天黑之前,他終于想出一個辦法,操起鼓槌拼命敲打,鄰村的孩子很快圍了上來。于是單祥雙指揮著他們將鼓抬回學校,然后每人允許敲十下鼓。
貧困始終如影隨形。高考前夕,他幾乎斷糧了,每天喝粥度日,一位老師發現后,接濟了十元錢。單祥雙于是吃了半個月的飽飯,并考上了大學,學習會計。
——就這樣,命運一次次快要對他掩上大門的時候,他就一次次開動腦筋想辦法,跨過門檻。所謂“生活就是名師”,在饑寒交迫中鍛就的旺盛生命力,成為單祥雙日后奮斗的一大本錢。
1988年大學畢業,最沒有背景的他憑借優異表現獲得了系里最好的分配——國家教委,并很快成為教育圖書進出口公司一個領導14人的科長,負責進口圖書的市場開拓。
物質生活有了更好的著落,而旺盛的生命力卻無處排遣。
他第一次召開全科工作會議,通知大家第二天九點開會,九點半了還有很多人沒有到。年輕氣盛的單祥雙決定改變這種懶散的局面,給本科室定了一個嚴格的制度。第二天科里最漂亮的女孩子再次姍姍來遲,單祥雙當場宣布把她解聘。
工作紀律立竿見影,當年訂單翻了一倍,可領導卻說:“小單這人很能干,但想法太多不好管。”
1991年,單祥雙調到了交通部,從事船舶等進出口貿易,25歲時成為中央國家機關最年輕的處級干部。在別人眼中仕途一片光明的單祥雙,心中卻是另外一種感受:“數十年來,這里已經形成了它自有的軌跡,人和人之間已經形成了許多心照不宣的生活秩序和內心規范,這讓我感到壓抑。我年輕,有鋒芒,不適合在這樣的環境里說話和辦事。”
在一個不太需要創造力的環境里,他只好通過別的方式來排遣過剩的精力。他愛跑步,多年來風雨無阻,有局領導幾次看到他在大雪天里面無表情、近乎自虐的奔跑,差點懷疑這小子是不是精神上有障礙。他還寫小說,最多的時候一個月寫了3本通俗小說,有段時間幾乎打定主意辭去公職,靠寫暢銷小說發財。
初涉資本圈
是一篇偶然看到的文章打斷了他成為“暢銷小說家”的念頭。文章說的是袁庚創辦深圳蛇口工業區的前前后后——那種從無到有、順勢而為,大膽整合社會資源,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的風云故事,讓他從別人的足跡里觸摸到了自己的夢想。
1998年6月,決心辭掉公職去闖蕩的他在日記本里寫下這句話為自己壯行:“生死都是上天安排的,人生就是這么一個短暫之旅。在這個旅程中,我唯一可以決定的就是滿懷激情地往前走。”
他來到深圳,成為招商銀行旗下國通證券公司的一位普通業務經理。這位原“部委官員”被安排住在一個臟亂差出了名的“安置區”里,與聚集在此的打工仔和無業游民們隔墻而居。在這個他一生中最漫長的夏季里,南國炎熱的天氣和肆虐的蚊蟲一起攻擊著他的意志。
在那間陋室里,單祥雙堅持讀書學習,并很快發現了夢寐以求的事業空間——世界上從來不缺錢,也從來不缺項目,可總是有人拿著錢找不到項目,有人拿著項目又找不到錢,這不正是自己施展才華的舞臺嗎?
單祥雙開始琢磨如何構建一個平臺,“為項目融通資金,為資金嫁接項目”。1999年3月,經過幾個月的研究,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希望組建一個中國交通投融資委員會,將交通部、鐵道部、民航總局、信息產業部和管道總局等五大部委的計劃司、財務司和所有大型企業集團、上市公司整合在一起,以構建一個大交通領域的超級融資和投資平臺。
其實,單祥雙設想的這個平臺就是募集成立一個交通行業的產業投資基金。與風險投資主要投資在IT、生物等高科技創業企業相比,產業投資基金主要投資在基礎設施等傳統產業,風險和收益都相對較小,投資額則大很多,一個項目動輒數億元。
國通證券的領導哪敢接招!盡管這是個利國利民利企業的大好事,但一個招商銀行下的小證券公司,憑什么去做國務院總理才有把握的幾大部委局的協調工作?
單祥雙不服氣,既然是好事,為什么不能做?第二天,他便背著背包去了北京,大膽通過原來的同事找到原交通部部長錢永昌。錢老時任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會長,在整個交通行業很有威望和影響力。他耐著性子聽完單的構想,拍案叫好,決定鼎力支持。不久,項目說明書通過錢永昌牽線直接呈送到五大部委領導的案頭,單祥雙穿梭其中,侃侃而談。1999年7月,“中國交通投融資專業委員會”掛牌成立。32歲的單祥雙出任委員會秘書長。
——單祥雙一出手,便顯示出超乎尋常的資源整合能力。
在投融資領域初試牛刀就大獲成功,單祥雙的目光又轉向了風險投資。2000年,網易、新浪等公司相繼在美國納斯達克股市上市,29歲的丁磊橫空出世成為“中國首富”,其背后的國外風險投資也得到了巨額回報,加上中國股市正風傳馬上要開創業板,于是風險投資成為世紀之交一個“人見人愛、風情萬種的女人”。
6月,單祥雙說服了幾個委員會會員單位成立了“21世紀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并擔任副總裁,主管風險投資業務。
坐上投資副總裁的位置,單祥雙座下有車,手中有錢。但他很快悵然若失,原因是這種很具創新概念的公司在體制上又落入舊窠,他發現自己又成了國有大股東的一個棋子,“用人要用最聽話的人,而不是最能干的人,人事是由大股東的人事變動而變,與投資周期要求南轅北轍。”
這必然導致權力和后果的嚴重錯位。“跑冒滴漏”尚屬小事,最可怕的是管理者一旦被私心蒙蔽與被投資者合謀算計公司,各種“澡堂里的黑幕交易”讓人防不勝防。
單祥雙痛苦地看到,和在許多國企一樣,投資經理權力與責任的不匹配帶來的道德風險,必將讓自己在爛賬越玩越多的沼澤中越陷越深。
單祥雙不愿做這個舊沼澤的新犧牲品,決定自己創業。2000年12月,單詳雙盡起個人存款60萬,注冊成立北大招商創業投資管理公司;2002年,更名為中科招商。
一匹中國資本界的黑馬,搖搖晃晃地站在了它的起點。
杠桿的力量
資本市場歷來是個“揮金如土”的名利場,可做夢都想干大事的單祥雙,手中只有區區60萬資金。唯一的辦法,還是整合資源。
資金不多,卻有股市指數幫忙。2000年,中國股市從年初的1300多點起步,一路高歌猛進,到了年底躥上了2100點,納斯達克的財富效應和中國創業板呼之欲出,使得各路資本蠢蠢欲動,于是單祥雙順勢而為,在深圳創建了中科招商。
中科招商不僅是中國第一個受法律保護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所謂私募,是指資本的募集過程不能通過公開的媒體廣告,只允許私人間口口相傳),而且以法人股東和個人股東相結合的模式,進行了股權結構的創新。
除了三家單位持股76%外,單祥雙等管理團隊成員持有24%的個人股是個刻意而絕妙的安排,在本土風險投資中,第一次把股東和管理者的利益捆綁在了一起。
成立之初的中科招商是中國最小也最窮的風險投資公司,1000萬元的注冊資金連投資一個項目都不夠。要想實現“左手融資,右手投資”的目的,就必須“找米下鍋”,讓別人掏錢供自己管理。
2001年初的那3個月,單祥雙幾乎是全中國最忙碌的人。他揣著60多頁的基金招股計劃書,天上地下反復奔波,向全中國數十家上市公司的總裁董事長們“畫餅”。
資金在中國已是如此充沛,而真正能夠經營資金的人才卻又如此罕見。這樣的現實注定了單詳雙很快被有識之士青睞有加。那些對中科招商感興趣的總裁董事長們,總會問單祥雙同一個問題:“我們的錢,憑什么交給你們去管理?”每當此時,單祥雙就明白這是給他的唯一機會。
尚幸他口才一流——
“首先,風險投資能賺來利潤,新浪和網易的例子不說,我們現在儲備的項目就能夠做到心中有數;其次,基金運作完全透明,你們可以找會計師事務所全程監控,認為不可行的項目可以一票否決;最后,如果3年內基金達不到預期收益,你們可以用腳投票,萬一出現虧損,就先拿出中科招商的1000萬元進行賠償。”
顯然,這個年輕人給了他們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何況他的背后還站著招商局等股東。
歷時四個月,經50余次面談,40余次碰壁,2001年5月26日,5雙有力的手與單祥雙真誠地握在了一起。中國華錄集團、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安徽古井集團、唐鋼集團和北京城建集團等5家企業各拿出6000萬,交到他手中。
就這樣,單祥雙用第一個財富杠桿60萬撬起了1000萬,再用第二個財富杠桿1000萬撬起了3個億。在這樣的杠桿下,未來的天堂和地獄同時向他洞開。如果3年間基金能夠保證預期的投資回報,他將升入財富的天堂。然而,如果基金3年內僅僅賠了1000萬,他就將成為一文不名的窮光蛋。
——這或許正是他追求的陽光下的刺激?看上去穩健敦厚的單祥雙,就這樣選擇了最瘋狂的人生。
3億元拿到手中才幾天,納斯達克股市在連續走強了22個月后泡沫破滅,幾乎在同時,我國股市指數從2300多點巔峰墜落,一路不回頭地跌至2005年6月的998點。對無數投資者,那是個刻骨銘心的4年。
這一年夏天,幸運與不幸的兩種感覺總會一起涌上單祥雙的心頭。幸運的是,自己在最后時刻抓到了一把“救命稻草”,再晚幾天,3億元資金將一分都到不了賬;不幸的是,自己的事業剛剛上路,冬天開始了。
紅蘋果
2001年,甘肅蘭州和天水的兩家國有企業被重組到一起并完成了股份制改造,短期內有望上市。單祥雙考察后發現,這兩家公司產品的市場前景都很好,忙不迭地掏出1000萬元購得新公司近10%的“原始股”。
他對這樁開門生意相當自得,特意和朋友去了一趟沙漠。一望無際的沙漠里天高云淡,讓人心情爽朗豪氣頓生,騎在駝背上的單祥雙不斷憧憬著一個答案:這些原始股上市后究竟能賺多少倍?
可他的心情并沒好多久。由于天水公司效益比蘭州公司效益更好,不愿被政府拉郎配,于是組織員工罷工靜坐。最后的結果是政府妥協,新公司名存實亡。
聽到這個消息,單祥雙頓時出了一身冷汗,如果不能收回本金,不僅注冊資金全部虧完,而且剛剛募集來的3億元也有被撤回的危險。經過多方努力,兩年后中科招商從這家公司退出,勉強收回了本金。
這和后來的兩筆投資一起,構成了中科招商投資史上最差的3筆記錄——辛苦一番,僅僅收回了本金,卻沒賺一分錢。
開張不利反而因禍得福,單祥雙從準備甩開膀子大干一番的躁動中清醒了一大半。他認識到,中國企業不僅和國外企業一樣面臨財務和市場風險,還面臨更大的社會和政治風險;在中國做風險投資絕不能簡單照搬國外慣例,必須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本土模式。
“好比在山野鄉間趕路,買一輛奔馳還不如套一架馬車跑得更有效率。”單祥雙開始一手一腳地搭建自己的“馬車”,后來被同行廣泛學習的“中科招商模式”一步步浮出水面。
他首先拋棄了“奔馳”常用的風險投資理念,把產業投資理念套上了“馬車”。 “風險投資不是投資于風險,靠冒風險賺錢,而是因為成功規避了風險而賺錢。”這句話成為他判斷項目、警示同事的名言。
在國外,一個創業者只要能把故事講精彩,繪聲繪色地向風險投資商描繪出自己企業的美好未來,風險投資商便可能以該企業在未來上市當年的利潤乘以一個合理的倍數(即市盈率,一般為10倍至幾十倍)來為公司估價。
比如公司上市時的年利潤為1億元,雙方都接受的市盈率為20倍,則該公司價值為20億元,風險投資想獲得10%的股份就必須拿出2億元,20%則為4億元。很顯然,如果年利潤保持不變,則投資方收回投資的年數等于市盈率的倍數,市盈率越高則收回投資的年限越長,投資風險越大,同時也表明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的成長空間越樂觀。
換言之,這種發達國家盛行的風險投資理念,是個天生的樂天派,滿腦子漂浮的都是企業的美好將來,很少關心現在。
但單祥雙發現自己最好還是“悲觀”一點。國外創業環境成熟,只要是顆好種子,不愁長不成大樹,而且資本充沛,隨時有更樂觀的下家等在后面,以更高的市盈率接單;但在中國,有幾個企業成功兌現了自己描繪的明天?
產業投資理念則務實得多,它關注的是企業現在的贏利情況,今天投資一元錢明天能有多少實實在在的收益。在這種理念下,中科招商總是盡量回避那些處于“種子期”的前期項目,而選擇已經有贏利,在短期內就可能上市的后期項目。如今,國際上大牌的風險投資商,在中國因“豪賭”種子項目而付出了大把的“學費”后,也悄然改變了投資風格,把目光轉向了中后期項目。
單祥雙還制定了“兩個20%”的投資原則,即所有項目的投資收益率必須超過20%,項目持股比例也要超過20%。
這意味著,中科招商開出的市盈率最高只能有5倍,低得讓人覺得寒磣。2001年,中科招商的“摳門”引來得同行一陣嘲笑,在他們看來,如此苛刻的條件不可能拿到項目。
單祥雙不為所動,還理直氣壯地拋出了他的“紅蘋果理論”。
“國外資本市場非常發達,樹上的紅蘋果都被摘完了,連青蘋果也難得找到幾個,大家都不得不種蘋果樹了,所以只好聽創業者講故事,投資種子期的項目。但中國的蘋果樹上掛滿了紅蘋果,壓彎了枝頭無人去摘,你就不應該去摘青蘋果,更不該去種蘋果樹。”
可此時同行正熱火朝天地摘著“青蘋果”,不惜成本大肆搶購那些傳聞將在創業板上市的高科技企業股份,市盈率高達20~30倍。到2001年底,大肆“搶寶”的同行們開始發現自己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創業板出臺已經沒有了明確的時間表,原本奇貨可居的股票現在成了燙手烙鐵,不僅拋不出去,還不得不給企業大筆追加投資,否則其生存難以為繼。
中國風險投資業因此遭遇了集體滑鐵盧,95%的風險投資企業出現了巨額虧損。中科招商卻迎來了難得的機遇,辦公室被大批嗷嗷待哺的企業主擠爆,獲得了一個低價收購“紅蘋果”的良機。
2001年,中科招商盡管開局不利仍小賺了300多萬元;2002年在大多數同行草木皆兵一分錢都不敢投的情況下,單投出去了6000多萬元;到2003年,中科招商的投資總額達到了3億元,95%以上的項目獲得了成功,其中三北種業、廣州捷賽等項目短時間內都獲得了數倍的收益。
單祥雙在2004年的一次行業研討會上意氣風發,目光炯炯:“保持理性的投資策略,我們在創投業的冬天,講述了一個春天的故事。”
大和小的舞臺
單祥雙愛講這個故事。一個小孩在他父親的工廠里看守著木桶,每天早上他都要把木桶擦干凈擺放整齊。但是一夜間,風把木桶吹得東倒西歪,小孩問父親怎么辦?父親告訴他把桶里面放滿水。第二天,這個小孩發現桶在那兒整整齊齊,沒有一個被風吹倒。小孩終于領悟到,當我們不能改變風時,只能想辦法利用自己的資源改變木桶的重量。
“我們就是那風中的木桶,當一時改變不了環境時,就先改變自己的重量。”
單祥雙想改變又一時改變不了的,是整個行業的誠信狀況。
在投資一個項目時,總離不開各種信息,而信息總有巨大的“操作空間”——項目方可能提供虛假信息,變著法包裝、化妝甚至偽裝自己來套錢;投資經理也可能和項目方沆瀣一氣,為了得到10萬元賄賂,不惜讓投資公司栽進1個億。這些在業內都屢見不鮮,讓風險投資企業防不勝防,吃盡了苦頭。
如何才能改變自己的重量?中科招商的辦法是進行完備的公司制度設計。
它在業內首創了誠信責任書制度。在任何正式談判之前,中科招商都要求對方簽字畫押,如果提供的財務等資料不真實合法或向投資經理進行任何形式的行賄,那么對不起,中科招商不僅撤回全部投資,而且還將拿出誠信責任書追究對方的法律及經濟責任。
誠信責任書不僅約束了別人,還能管住自己。一個投資經理如果被發現作弊,除了被免職、罰款,還會被公司登報告之世人:“某某缺乏誠信,不適合再在投資業從業”,從此在圈子里臭了大街。
“瞎子背瘸子”是另外一個精彩的設計。中科招商不僅要求所有的項目談判都必須兩個以上投資經理參與,減小被收買的風險,而且還在最終拍板時采用“4+1”模式,即每個項目都必須經過行業投資總監、管理投資總監、風險控制總監、資本運作總監和單祥雙本人的一致同意,即使單祥雙作為總裁也沒有一票通過的權力。綜合多人的知識結構和行業經驗,對投資項目做出更接近實際的價值判斷,這就是“瞎子背瘸子”的內涵。
有了這兩項制度律人律己,中科招商得以在行業誠信缺失的沼澤中孑然獨立。
中科招商不僅“懲惡”,還要“揚善”,用制度激發每個人的智慧和活力。
它讓每位投資經理都持有股份,能從公司的贏利中獲利。除了這個“大鍋飯”,“跟投制度”的設立還讓他們都有自己的“責任田”。在公司投資外,投資經理還必須對選中的項目自己投入1%~5%的配比投資資金,這樣每個項目都被“包產到戶”。
有了跟投制度,投資經理們驚喜地發現,中科招商的大舞臺上還有一個可以倍增自己財富的小舞臺,于是不辭勞苦滿世界搜尋好項目。看準項目后,他們便踴躍跟投,甚至不惜賣車賣房,結果不少人和公司一起都賺了幾十倍。
一套房變成了一棟樓,一輛車則變成了浩浩蕩蕩的車隊,這是一種讓人難以抵御的吸引力,業內精英人才紛至沓來。如今,中科招商已經聚集了近百名頂級人才,形成了國內最豪華的資本經營團隊,并具有了業內首屈一指的項目發掘和承攬能力。
這就是好制度的威力。
倍增價值的“五星級酒店”
世界上最讓人夢寐以求的生意,莫過于把從菜市場買來的蘋果做成五星級酒店的果盤賣出去。
那么,中科招商怎樣把自己變成了“五星級酒店”?
這和單祥雙的資源整合能力有關。盡管業內有人敬重他長袖善舞、精明能干,有人則說他不過是善于編織關系,但大家都不得不承認,單祥雙的確有效整合了資本界、企業界、學術界、政府等各界的巨大資源,構建了一個強大平臺。
這些資源首先讓中科招商有能力把“蘋果”做成“果盤”。這也是中科招商和同行一個很大的不同。
同行把風險投資當成一項純粹的生意,投資之后不介入企業的經營管理,而是任其自生自滅。這就像酒店買了一堆蘋果原封不動擺在那里,哪怕大部分都爛了,只要有幾個被客人高價買走,也能賺些錢。
在中科招商看來,自己和項目方不僅是純粹的商業關系,還是合伙人關系、合作關系。由于中國市場經濟環境還不健全,企業仍缺少獲取外部資源的能力,于是單祥雙提出“三保服務”,即做項目的“保安、保姆和保健醫生”,給它提供各種資源,做好增值服務。
事實上,很多企業愿意把股份以不高于5倍市盈率的低價賣給中科招商,看中的就是它的資源帶來的增值服務。
“五星級酒店”里自然要有闊綽的客人,而強大的資源網絡正為中科招商提供了這樣的客人——中科招商不僅能讓成熟的項目在海內外上市,而且還知道誰是最渴望得到它們的買家。
2004年,從事數字電視研發的北京數碼視訊科技公司當年贏利已達1700萬元,幾家國外風險投資看中其潛力并開出了10多倍的市盈率估價。但正是看好中科招商提供增值服務的能力,以2500萬元的價格轉讓了35%的股份,市盈率只有4.2倍,“賤賣”了一大半。
中科招商投資后,立刻進入了“三保”角色,幫助數碼視訊獲取政策性資金支持,爭取各種優惠政策以及介紹企業結成戰略合作伙伴。一年內,數碼視訊迅速成長,產品在全國30多個省的180多個城市得到了應用,產品占有率躍居全國第一。數碼視訊對當初選擇中科招商非常滿意。2005年底,中科招商把15%的股份高價出售給一家與數碼視訊有緊密業務聯系的企業,眾人拾柴火焰高,新股東的到來再次提升了數碼視訊的價值。
浙江森禾種業公司是另外一個例子。花卉作為一種新興的快速消費品,最近幾年市場增長火爆。可掌握國內最先進花卉種植技術,生產了全國50%以上高檔花卉的森禾,卻發現自己的利潤少得可憐。原來森禾在營銷上非常不專業,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優質花卉只能廉價賣給批發商,讓別人賺了大錢。
2005年初投資森禾后,單祥雙提出在森禾推行“咖啡豆計劃”,學習星巴克起家時的秘訣,通過對消費者和經銷商壟斷最優質的上游資源——咖啡豆,提升競爭力。
森禾迅速建立了20個苗木大賣場和15個花卉大賣場,批發網絡覆蓋全國,并推出“天天送”森禾花網和“天天送”森禾花卡,直接面向消費者。結果,就像當年人們發現,想喝真正的好咖啡要到星巴克,想買優質的咖啡豆也要到星巴克一樣,要想買高檔花卉,只有找森禾。
“咖啡豆計劃”讓森禾利潤猛增,行業龍頭地位更加鞏固。如今,森禾作為“中國花卉第一股”在海外上市進入倒計時,已經有多家國際大買主準備高價接單,中科招商的獲利又將是幾十倍。
……
2004年,正是中國投資業冬天中的“三九”時節,整個行業業績慘不忍睹,大面積鬧“錢荒”。這年,盡管絕大多數項目仍處在培育期,中科招商仍取得了23.8%的投資收益,中遠集團和樂凱集團出資6億元成立中科招商二期基金——中科中遠創業投資基金,也成為那個冬天的一個傳奇。
成功就是硬道理。中科招商的股權結構安排、管理制度設計、投資理念、投資原則和投資理論,都被在中國市場上交了巨額“學費”的中外同行爭相效仿,成為行業標準。
在風險投資之外,中科招商劍指產業基金,每只基金都上百億元。
“中國大多數產業都存在著散、亂、差現象,只有利用產業基金進行深度整合,才能有效提升企業競爭力和產業競爭力。”
“有力量改變并推動這個世界,是每一個像我這樣的男人孜孜以求的事業。”說到這里,單祥雙戛然而止,丟下記者,為了新的項目率領一干人馬奔赴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