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06年,IPTV、播客、網絡寬頻、P2P流媒體技術一時間成為業界關注的關鍵詞匯,也成為了整個風險投資界追逐的對象。一時間,大批P2P網站應運而生:新傳國際、UUsee、Mysee、土豆網、磊客中國、ppstream等均借此契機聲名大造,有數據顯示,這一時段產生的P2P流媒體網絡公司達200家之多。 P2P是一場新媒體革命,盡管其特征還未完全顯現,但P2P卻會給我們帶來一個全新的互聯網。人人都是源頭,人人都是受眾的優質客戶體驗正在形成,擁有良好客戶體驗的主流P2P公司不但獲得了大量用戶的認可,同時也得到了風險投資的青睞,數以億計美元的投入似乎也只是一個開始。種種跡象表明,P2P技術已經初步脫離草莽,正在邁向前所未有的成功。
面對中國如此廣闊的市場前景,面對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機遇,中國的P2P產業將如何邁出關鍵的一步?9月13日,在縱橫合力創業投資俱樂部主辦的“P2P創新發展論壇”上,十余位產業專家和企業家針對P2P對中國互聯網和傳媒的影響,P2P的市場空間與暢想,技術流派與內容為王的PK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與溝通。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所長侯自強先生表示,P2P推進了媒體的平移,改變了今天通信的體系結構,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講,它的沖擊和影響力還遠遠沒有表現出來。而我們要看到P2P是可控的,P2P推進和Web2.0融合能夠產生的影響非常巨大。中國互聯網協會寬帶P2P應用推進聯盟秘書長雷紫東先生認為,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前10年發展,是基于Web1.0的互聯網企業,把平面媒體搬到了網上,后10年一定把流媒體等活動視頻搬到網上,所以一定會產生更多的互聯網新興力量。
P2P的市場前景和盈利模式如何?BBsee的CEO張斗先生指出,從市場人士的角度解讀,富媒體和視頻廣告正在全速縮短與傳統媒體之間的距離。而Real Networks中國總經理羅圣平則表示,中國的互聯網費用跟美國差不多,但是互聯網用戶價值還沒有國外高。到現在為止大部分成功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都是沿襲國外的成功模式。他認為P2P會是中國領先,然后教國外怎么做,因為只有中國真的有條件,用戶夠多,網絡夠慢。以后肯定會有一家P2P公司,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的一個品牌,而且最可能從P2P技術發展起來。
千橡集團總裁陳一舟較為看重P2P企業和內容提供商的結合,他認為,P2P的應用不要光限制在帶寬上面,而是要想辦法和強勢的內容制造商綁定,因為最有價值的還是內容制造商的高質量內容。技術足夠了,未來最后勝利者應該是以優質的內容提供商為主導的公司。磊客中國總裁呂春維認為,做視頻有幾個障礙,第一個內容的門檻越來越高,帶寬的門檻越來越高。他們持一個審慎觀望的態度,技術的手段可以把成本降下來,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更好生存,等待泡沫的來臨,謀求持久發展。雖然從商業角度來講,有悲觀地等待泡沫度過的情緒,但從P2P技術和行業的發展,從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來講,還是非常看好這件事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