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濱:打造本土國際投行(風采錄)

在剛剛舉行的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第四屆“資本論壇”上,作為論壇發起人之一的高能資本有限公司(下稱高能資本)董事長王曉濱忙得不可開交。本次以“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為主題的論壇召開之時,正值國家六部委新近推出《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當眾多本土機構擔心并購新規出臺,可能影響其業務擴張時,王曉濱卻覺得高能資本的機會來了。過去的幾年里,王曉濱率隊的高能資本曾幫助多家民營企業成功到海外資本市場融資。 新機遇
在王曉濱看來,新規定使跨境換股成為外資并購的一種全新方式,也為紅籌上市增加了一條新路徑,同時使得中國企業境外買殼上市更加便利,在整個重組的過程中,境內中國公司或其股東還需要聘請新規定所要求的具備一定資質條件的顧問,高能資本不僅具備新規定所要求的條件,而且在以往的經驗中已服務過許多中國企業的并購和海外上市融資。“這些業務我們太熟悉了”,在并購新規下,高能資本面對的是許多新的發展機遇,中國企業的并購和海外上市融資將更加成熟和便捷。
從經理人到創業者,王曉濱之所以如此自信,源于她不同于尋常的教育背景。
王曉濱從小浸染在知識氛圍內,父母是廈門大學的老師,而她自己本科學的是計算機軟件。出于對人工智能的興趣,她又選擇了攻讀廈大心理學碩士專業。但王曉濱碩士畢業后既沒有去研究人,也沒有去研究計算機,而是來到廈門悅華酒店工作。很快,她擔任了酒店香港代表處首席代表、海外營業總監,負責香港及全球市場的策劃和營銷。不久,王曉濱升任酒店副董事長,全面負責公司的投融資業務。這成為她接觸國內、國際資本市場的起點。1997年,王曉濱師從中國財政理論泰斗鄧子基教授和廈大經濟學院院長邱華炳教授,成為中國第一位專職研究投行業務的女博士。
1998年,王曉濱創辦了廈門市資本運營顧問有限公司,也就是高能資本的前身。
國際化之路
8年來,高能資本先后運作了十幾家企業在全球不同資本市場的上市,其品牌也在國內企業中慢慢得到了認同。相比于本土投行僅僅關注國內市場的做法,高能資本做法更靈活、更獨到。其實,高能資本給企業提供的是一個完整的投資銀行產品鏈的服務。從私募、并購到IPO(首次公開募集),包括企業債等間接融資,企業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不同的產品和市場。
雖然高能資本的發展還算順風,但王曉濱對于它的擔心卻越來越多。她不諱言:高能資本的合作伙伴和競爭對手一直是國際投行。面對國際投行的競爭,高能資本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高能資本之所以一直偏居廈門,既與其早年在香港、新加坡開展業務的便利有關,也是一種謹慎的選擇。
王曉濱并不認為自己是一個純粹的投資銀行家,在她看來,她和那些職業經理人身份的投行人士有著很大的區別,因為高能資本有自己直接投資的企業,她要實實在在地參與企業的管理。這也讓王曉濱能換位到企業家和股東的角色上,感同身受地理解企業的問題和需求,用企業家的思維和語言與客戶溝通。“這樣的角色有利于快速幫助解決企業投融資的問題,也較易于被企業接受。”
透過高能資本的公司構架可以看到,高能資本旗下直接投資的公司涉及集裝箱碼頭、醫藥、IT等行業,其中不乏境內外上市公司。
轉型
實際上,近年來高能資本的直接投資收益已經超過了投行業務。王曉濱希望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完成轉型:在公司的業務中,投行和投資的業務收入能各占50%,眼下,他們80%的收益來自直接投資。“我希望在獨立投資的同時不淡化投行,因為只有優秀的投行隊伍,才能夠發現真正具備投資價值的企業,并為投資管理提供最優秀的技術服務。”
王曉濱堅信,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企業投資、融資、收購、兼并的需求將大量增加。而另一方面,中國巨大的經濟總量和獨特的經濟金融歷史背景,需要國際的金融產品與本土化服務的完美結合。
“中國智慧,國際投行”是王曉濱為高能資本第二個8年立下的新標高。王曉濱最自信的是高能資本的獨特定位。在她看來,高能資本作為本土投行,卻一直是堅持用國際投行的技術、產品、資源和理念為中國企業提供服務,既區別于其他本土的機構,又不同于國際投行。
從業15年,王曉濱感受著工作的壓力,也享受著工作給她帶來的樂趣。投行生涯讓她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極強,在她的字典里,沒有“困難”二字,只有解決問題和不斷超越。
投資界通常被認為是男性的世界,但王曉濱則說,女人敏銳的觀察能力、天生的協調能力和耐心細致的溝通能力使她在工作中更顯優勢,也更容易獲得企業的信任。
(摘自《財經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