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區孵化器每年孵出40多家企業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在合肥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主任范毅明的眼里,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規模化的孵化器就是這樣一個鐵打的營盤。資本對接會期間,記者從合肥高新區獲悉,每年都有4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從孵化器“出生長大”。
科技成果花香廬州
據范毅明介紹,作為全國重要的科教基地和首個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以及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究和產業化基地,合肥匯集了3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眾多高校和科研機構。
“可以毫無疑問地說,全。罚埃ヒ陨系母咝录夹g企業集中在合肥,而合肥的高新技術企業98%都集中在大蜀山腳下的高新區!笨萍汲抢,遍地花香,每年都有數百項的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誕生。
一半進了本地孵化器
范主任告訴記者,目前,集中在高新區的孵化器有合肥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合肥軟件園、合肥生物醫藥園、合肥集成電路設計園、合肥留學人員創業園、合肥大學科技園創業服務中心、合肥民營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等數十家。每年有300多家企業在這些孵化器里孵化。
但即使這樣,能產業化的科技成果每年也只有50%留了下來,進了合肥本地的孵化器,還有50%則流落到沿海等發達地區。范主任說,這是因為,一方面,高新技術成果最希望到經濟發達的地區;另外,發達地區財力雄厚,對高新技術成果的政策扶持也比較多;再者,風險投資在發達地區相對活躍,高新技術更容易借船出海。
一年“出生”四五十家
不過,范主任告訴記者,由于我市這幾年的大力扶持,在本地孵化的高科技起色很多。經過孵化器的孵化,每年從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畢業的企業有30多家,如果再加上從其他一些體量小的孵化器畢業的企業,一年總共有40-50家,年增長率在10%左右?拼笥嶏w就是經過孵化器孵化的一個典范。
對于一些人認為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小,利稅少,不能提供太多的就業機會,范主任說,現在的孵化器不僅是技術成果轉化的一個平臺,也是政府經營的一個很好的手段。他舉例說,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占地100畝,2005年創業中心貢獻稅收4800萬。“按照這個算法,創業中心每畝地每年貢獻48萬,這是家電等其他企業所無法比的,所以從經營土地的角度看,建立孵化器是非常出彩的一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