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眾專家把脈
■本報記者王永群
日前合肥舉行的“中國中部科技創新與風險投資高層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張承惠指出,中部各省區應該聯合起來,推進自主創新和資金支持,促進風險投資發展。
“科技部中國科技促進發展中心去年對東部、中部、西部自主創新做了一個比較深入的研究,這三個地區差異非常大,東部地區主要是‘產學研合作’,直接引進外商投資和教育;中部地區主要依靠產業自身的研發投入;西部地區由于有西部大開發戰略引導,主要動力除了產業資金研發以外,還有外商直接投資。因此從這三個地區差異情況來看,中部地區比西部地區缺少引進外資的優勢,應該聯合起來,推動政策創新為風險投資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張承惠說。
她還指出,目前,東部地區已加速進行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中部地區如果不能抓住機遇,加快淘汰落后的工藝、設備和技術,通過科技創新來提升本地區產業結構,崛起將遙遙無期。從國外發展情況看,風險投資是支持自主創新的重要力量。由于政策環境對風險投資發展影響極大,共謀一體化的風險投資通道成為中部地區尋求創新推動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民間資本將成風險投資主體
“從11月起,中央有關部門將相繼出臺系列配套政策,進一步推動民間資本成為風險創業投資主體,以改變中國目前風險投資‘外熱內冷’的局面。”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副處長劉健鈞表示。
2005年11月,國家十部委聯合出臺《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一經推出,就得到市場的積極響應。據劉鍵鈞介紹,為使辦法更具有操作性,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和保監會等相關部門將陸續出臺6個方面的配套政策。中國將為風險創業投資企業制定一個比較適度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包括實行投資收益稅收減免或投資額按一定比例抵扣應納所得稅,這項政策有望11月正式出臺。同時,中央政府出資的各種風險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將采取“讓利于民”的原則參股扶持民間商業性風險投資,保監會、證監會也正分別加緊制定保險資金、證券公司開展創業投資業務的管理辦法。其他配套措施還包括制定特殊政策允許創業投資公司向銀行進行長期貸款,扶持發展區域性交易市場、拓寬創業投資的退出通道,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允許國外資金自由進出中國創業投資領域的相關管理規定等。
“這些政策對過去幾年低迷的本土風險投資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必將對本土風險投資發展起到必要推動作用。”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院長陳工孟說。
“目前商業銀行占據金融壟斷地位,在技術創新戰略實施初期,如果僅靠市場自然發展,快速建立起金融中心的支撐體系目標,過程將會十分漫長,只有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去推動。但是,由政府主導投資資金的模式也存在著很大弱點,可能存在‘權力尋租’等問題。作為地方政府,下一步應該調整政府資金的使用方式,真正建立起一個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專家管理的有效激勵機制。”張承惠說。
技術創新轉化為創新經濟
“技術創新固然重要,但是技術創新不是自主創新的終極目標,自主創新終極目標是把一大批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企業、市場、產業和創新經濟。如果專利、技術都在‘睡覺’,自主創新的意義就不大。”陳工孟分析指出。
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2004年中部地區科技成果數量占全國16.9%;2005年中部地區共有普通高等院校468家,占全國普通高等院校1792家的26.11%,但是授權專利的只有9.1%,技術市場交易額占全國9.5%,風險投資資本也僅占全國7.9%,風險投資機構占7.8%。與中部地區人口占全國人口27%的比例綜合起來比較,中部地區的科教資源還未能有效地轉化為項目。
“中部地區重點城市集聚了大量的創新科技,包括新的科學發明、技術發現和工藝發現,除了轉化為科學文獻,變成世界級工程外,許多都流失了。所以,技術創新必須與創新環境和創新資本結合起來,才能轉化為創新經濟。”安徽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克明在論壇上表示,創業產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并且與其他產業和經濟現象形成網絡時候,才能稱之為“創新經濟”。在此之前,技術需要成為可投資的項目,需要風險投資家的投資。
陳工孟說:“阻礙風險投資發展的是體制,中部地區在發展創新經濟及風險投資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拋棄現行的‘國有’做法,不要直接去創辦企業,主導風險投資機構,而是引導、支持其發展。二是要完善政策環境,不僅要消化、執行中央政策,讓政策落到實處,還需要設立引導基金、提供健全風險投資基金的補償機制,及時提供稅收優惠政策等。三是要疏通風險投資退出通道,積極成立一個中部‘上榜’體系,為資本市場建立起綠色通道,包括積極引進各種中介服務等。四是加強人才建設,特別是風險投資家人才和現代創新型企業家,可以培養人才,也可以引進人才。五是技術方面。中部不缺技術,但要注重把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六是資金方面。政府應該提供引導基金,中部省、市政府每年都拿出幾個億的資金為企業提供無償支持,這個做法應該得到改變。政府可以不直接把資金給企業,而是交給風險投資機構,用這筆資金引進更多的資金,然后把引進的資金交給專業企業運作,這樣既可以避免腐敗,又能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