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證券正攜手淡馬錫 合資4億元設立創投基金
方案已上報正在等待批準 光大證券正攜手淡馬錫,計劃設立合資公司從事創業、風險投資等直接投資業務。目前這一方案已經上報國家相關管理部門,等待批準。此舉打破了我國曾經明令禁止的券商涉足風投的規定,券商合理適度地混業經營的大門有望重新被打開。 昨日,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高層在2006年上海首屆中小企業國際創投融資峰會上透露說,光大證券正攜手淡馬錫,計劃設立合資公司從事創業、風險投資等直接投資業務。目前這一方案已經上報國家相關管理部門,等待批準。初步預計,明年1月以后,上述計劃可能獲批,從而該公司有望成為我國首批試點企業之一。 他表示,光大證券已經在香港設立了相關的創業投資基金,目前正在尋找合適的投資項目。同時該公司還在深圳設立了創業投資基金,資金額大概為4億元左右。 事實上,此前我國一度禁止券商開展創投業務,涉足實業投資領域。據了解,2001年我國證監會曾下發了《關于對證券公司參與風險投資進行規范的通知》,明確指出:證券公司不得直接或通過參股風險投資公司間接進行風險投資。 業內人士對此分析說,上述規定的原因主要在于,擔心券商參與創業投資,在上市和承銷過程中會影響到券商的獨立性。同時,創業投資風險很高,可能對于券商業績有較多的負面影響。但是發展至今,券商經營已經相對而言比較規范,而且允許券商開展創業投資,也有利于增加券商的盈利模式。 和國外創投相比仍不成熟 雖然券商對于開展創業投資已經透露了明確的興趣,但是歷年的發展經歷表明,目前我國創業投資目前還處于發展初期,規模小、數量少,運行的市場條件還不成熟。 當天,上海市創投協會會長華裕達對此分析表示,他說,“上海創業投資始于1992年,當時總共只有3億元,發展至1999年,有一定的增長,但也不過五六家創投企業,資金額總共大約為20億元左右,近年來發展更快一些,已經有185家企業,匯聚了250億元的資金。但是和國外創投企業相比,依然非常小。” 他認為,目前國內創業投資熱情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主要因素在于投資退出機制不暢通。“我國資本市場不發達,中小企業板塊偏小,上市渠道不暢,這些因素造成了中小企業上市難、購并難、導致創業投資資金退出難、回收慢,進一步使得中小企業的融資不易。同時,一批有可能做大做強的優秀中小企業,年營業額大約為2億元左右,少有國內投資機構參與,而往往是國外投資機構對少數有上市條件的企業爭相投資,結果企業往往變為外資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