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國創業投資由狂熱走向理性
2006年幾近年末,唱了一年的創業和創業投資的大戲即將落幕。這一年的創業和投資市場都可謂是一派欣欣向榮。
今年上半年,創業者們高呼今年創投的錢最好拿;創業投資家們聚到一起談論的話題就是泡沫和估值;資本市場一個又一個地推出平空而起創業英雄;最具中國特色的是,央視斥重資在黃金時段打造《贏在中國》,東方衛視相繼推出了《創智贏家》。創業和創業投資不再是屬于少數群體談論的話題,VC這兩個字母隨著電視媒體的傳播成為2006年的熱門詞匯。
這一年,盡管創業市場上一直如火如荼,投資市場上卻在下半年悄悄完成了由狂熱到理性的調整。據清科研究中心的統計結果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國內創業投資投資總額已達12億美元,預計全年將達創紀錄的17億美元。然而,一向高踞70%份額的IT領域卻下滑到了54% 的歷史新低。
清科集團總裁倪正東在分析其中原因時談到:首先,今年上半年整個市場是狂熱的,甚至出現過十幾家投資公司競爭一家企業的局面。在競爭的態勢下,創投機構也經歷一段浮躁時期。但是,面對畸形拉高的估值以及魚龍混雜的創業者,投資家們逐漸反思自己的策略,從而過渡到理性時期。其次,服務、教育、醫療等傳統行業逐漸吸引創投的進入,投資比例逐漸提高,而傳統行業的單筆投資金額往往很高。受新東方、如家和邁瑞等上市等利好消息的影響,非TMT行業將繼續吸引投資機構的關注。最后,投資格局的變化也跟投資機構的定位有關。全球的機構投資者關注中國市場,目前國內的單個基金規模不斷增大,考慮到時間和管理成本,投資機構就會傾向于選擇規模較大的企業。
“理性”不等于蕭條和停滯;“理性”迫使投機的創業者逐漸離場;“理性”標志著中國創業投資進入了一個相對成熟的時期。如今,中國的創投行業還是處于早期階段,年度投資金額只占到GDP的0.025%,而美國是1%。
2006年塵埃落定,2007年大勢如何?哪些新的基金進入中國?哪些行業進入融資的黃金時期?要知曉具體情況,我們還要從12月6日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創業投資年度論壇”上得到答案。作為行業的風向標,由清科集團主辦的中國創業投資論壇(CVCF)已經成功舉辦了11屆,見證了行業的發展及變遷。關注中國的創投機構將悉數到場,聚首盤點和總結2006年,預測2007年最新動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