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日本之后的亞洲第二大投資市場
□本報記者 吳瓊
昨日,上海證券報記者從近千名從事創業投資人士聚集的“第六屆中國創業投資年度論壇”上獲悉,截至今年11月,已有超過134億美元的風險投資進入中國市場,使中國成為日本之后的亞洲第二大投資市場。
其中,私募股權投資總額已創下歷史新高。《2006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年度研究報告》顯示,35支投資亞洲市場(包括中國大陸地區)的私募基金成功募集12.61億美元;共有68家機構投資了111個項目,投資金額高達117.73億美元。而以聯想弘毅投資、凱雷投資為首的中國創業投資市場也相當興旺。據清科集團統計:截至2006年11月,今年中國創業投資(VC)總額高達16.91億美元,比去年全年高出57.5%。
兩者合計,共計134億多美元的風險投資涌入中國市場,還有很多握有現金但遲遲未投資的機構躍躍欲試,但這似乎并未引起此前市場擔心的搶購項目的事情發生。在貝恩投資顧問(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晶生看來,部分原因是國內有更多的項目可以投資,投資機構不再囿于原有的專長,開始從成長空間大的其他行業中尋找投資機會。以黃晶生本人為例,其在軟銀亞洲專門從事信息科技、電信、媒體投資和研究,轉到貝恩投資后,其研究的行業拓寬至家居材料(如油漆)、飯店、零售、醫療、金融服務。
清科集團的統計數據也證實了這一趨勢:今年以來IT行業的投資額呈下降趨勢,占市場總投資額的62.1%;現代服務業占比上升至9.6%;生物/醫藥業的投資比例亦明顯上升,由去年的2.3%上升至7.1%。另一個未導致搶購的原因則是,創業投資機構對于產業初創期和成長(上市)期有著不同投資偏好。隨著有較高增長空間的公司出價不斷上漲,越來越多投資機構開始投資初創期的企業。
“對初創期企業的投資增長近4倍。由2005年的1.4億美元增至今年的5.8億美元。”清科集團總裁倪正東表示,“對初創期、擴展期企業的投資幾乎平分天下,均在6億美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