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已超117億美元
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有關規定出臺后,外資搶灘中國熱度不減。著名創業投資與私募股權研究機構清科集團昨天在上海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11月為止,中國創業投資總額漲幅驚人,比去年整年的投資金額還高出57.5%;而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在中國大陸投資規模逾117億美元,笑傲亞洲。
清科研究中心此次調研的范圍包括中國大陸有活躍投融資記錄的300家創業投資機構以及在中國大陸有活躍投資記錄的75家私募股權投資機構。
17億美元VC創歷史紀錄
清科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規定》似乎并未給中國創投市場帶來很大的不利影響,本年度中國創業投資市場活躍異常。截至2006年11月,中國創業投資市場的投資總額超過以往的任何一個年度,投資總額達到16.91億美元。
其中,創業投資基金對初創期、擴展期企業的投資幾乎平分天下,投放到這兩個階段企業的投資額均在6億美元左右。
創業投資市場的退出方式上,股權轉讓仍然是目前中國市場上主要的退出方式。
未來三年內,境外創業投資基金還將在國內有比較大規模的增長。凱雷投資的VC負責人何欣昨天透露,凱雷已經新募集了8億美元資金投資亞洲,該筆資金計劃將有大約30%至40%投資中國境內企業,投資將在3至5年內完成。而另一家外資私募投資公司有關負責人昨天也表示,剛剛募集完成4億美元資金,將于未來3至4年內將一半資金在中國投資。
私募股權投資亞洲第一
在VC創紀錄的同時,中國也已成為亞洲最為活躍的私募股權投資市場。根據統計,截至2006年11月,有35只投資亞洲市場(包括中國大陸)的私募股權基金成功募集121.61億美元資金。
同時,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在中國大陸共投資111個案例,參與投資的機構數量達68家,整體投資規模達117.73億美元,為亞洲之冠(除日本外)。
據清科研究中心估計,2006年中國市場私募股權投資金額將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1.0%。
對外投資異軍突起
在外資紛紛搶灘中國市場的同時,國內企業亦紛紛響應國家“走出去”的戰略,尋找適合的外國企業作為并購對象。截至11月30日,共發生了61起跨國并購事件,37起已披露價格事件的并購總額高達78.12億美元。
在61起跨國并購事件中,一半以上的都為外資并購中國公司。在已披露價格的并購事件中,以中信集團并購加拿大石油公司哈薩克斯坦油田規模最大,達到19.10億美元。
2006年,中國出臺的一系列與并購相關的法律法規,針對上市公司及外資并購進行規范,尤其是今年9月8日開始正式施行的《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政策,對外資并購的審查更加嚴格。
清科集團分析人士認為,這些政策短期來說對個市場的影響仍難以預料,但對國內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整合會有正面影響。“總體來講,在各方面條件的推動下,2007年中國市場將迎來新一輪并購熱潮。”清科集團人士表示。
相關數據
京滬搶了2/3創投
1.在今年中國市場上投放的創業投資金額中,外資機構占74.2%,本土機構則僅為18.3%。
2.在投資地區分布方面,北京和上海兩個地區的投資金額幾乎占市場總額的2/3,吸收了大部分創業投資金額。根據統計,今年前11個月,北京地區發生的投資案例數量和投資金額分別為108起和7.3億美元,遠遠超過去年的70起投資案例和3.74億投資金額。上海地區也呈現相同的趨勢,去年的投資案例數為44起,金額為1.62億美元,而今年幾乎是去年的兩倍,投資案例達到81起,投資金額則為3.47億美元。
3.今年各類創業投資機構總共募資39.61億美元,略少于去年12個月的募資水平,但與去年相比變化不大。
名詞解釋
“PE”與“VC”
私募股權投資(Private Equity,簡稱“PE”)是指通過私募形式對私有企業,即非上市企業進行的權益性投資,在交易實施過程中附帶考慮了將來的退出機制,即通過上市、并購或管理層回購等方式,出售持股獲利。
從廣義上講,私募股權投資涵蓋企業首次公開發行前各階段的權益投資,即對處于種子期、初創期、發展期、擴展期、成熟期等各個時期企業所進行的投資。按照投資階段劃分,私募股權投資包括創業投資(Venture Capital,簡稱“VC”)。
在中國,為與創業投資(VC)區別,PE多指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并產生穩定現金流的成熟企業的私募股權投資部分,主要是指創業投資后期的私募股權投資部分;而VC則指處于創業期的股權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