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V合伙人符績勛:在中國尋找下一個百度 在德豐杰,投資百度的成功讓符績勛聲名鵲起。轉身GGV后的他,還會再發現下一個百度嗎?
剛剛成功募資4億美元的GGV,已經把目光投向了汽車、醫藥、媒體領域。從德豐杰轉身的符績勛準備在GGV大干一場。
求精更求穩
曾經成功推助百度納斯達克上市、龍旗(Longcheer)新加坡上市的符績勛,除百度和龍旗外,還領導或參與了銀河視訊(GMedia)、分眾傳媒(Focus Media)、開拓(Kaitone)和Siliconfile(韓國公司)等的投資項目,出手不凡。在加入GGV合伙人的一年多時間里,已經投下了中國博客網、全景圖片、智聯易才等幾單。無論從數量還是規模來看,符績勛并沒有狠燒“三把火”。“我不在乎投資數量,我更在乎一年抓緊兩三家我很信賴的企業把它做大。”積累過很多投資經驗的符績勛步子邁得很穩。“穩”也是GGV的特色。從2000年成立到現在的六年里,GGV所投企業約十四五個,至今還沒有一個公司因為做得不好而倒閉。阿里巴巴、AAC聲學科技、華友世紀這些如數家珍的名字都獲得了極大成功,上海新進半導體、東方般若等其他企業,雖然大多還沒有退出,但發展潛力十分強勁。
符績勛概括他自己,做投資賺錢是一方面,更重要做的是一種境界。“我投企業關注的不是今天投明天就能上市,我更關注是不是能夠把企業帶進那樣的境界,就是不管多少年之后,哪怕十年,這個企業仍然存在,甚至比我做時更大。”
創造新一代的企業,從初期、成長期的階段,帶到扎根商場和時代、穩固不動的新境界,對符績勛來說才是更有成就感的事。“既然如此,企業必須是個穩扎穩打、有長期理念的公司,從人的素質、技術積累到整個業務前景都必須非常清晰。”
什么樣的創業公司能得到符績勛的青睞?排序是人、市場、技術。“技術不是最重要。”他坦然地說,除非有特殊的技術壁壘或特別的優勢。“而對人我比較看重,要求也比較高,他要有正直的品質,讓我感覺自己可以充分信任他。”他提到了百度的李彥宏,200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李彥宏被朋友介紹給符績勛,在李彥宏身上看到了他最重視的三個優點——做事的踏實、很強的分析能力和下定決心后的堅持,于是毅然地投下了自己在德豐杰的第一單。
“我第二看重的是創業者的創業動機。他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動力來自哪兒,創業雖然到后期表面上會有很光輝的一面,但是前期是很艱苦的,你是不是能堅持,要看你的毅力、看你創業時的源動力來自哪兒,還有家庭的支持,這些都很重要。否則很多人做兩三年后,碰到市場、股東、董事等壓力的時候,就很可能做不下去了。”符績勛很看重創業者的韌性和執著力。
投奔吳家
符績勛與GGV的創始人之一吳家已經相識十年,比GGV2000年成立的時間還早,相互間的信任與了解非常深厚。符績勛一路看著GGV的成長,更看到了團隊之間經過磨合后的默契。2005年,正碰到德豐杰與ePlanet分手,GGV正在發展壯大,符績勛于是義無反顧地加入了GGV。
離開德豐杰純粹是基于個性選擇的問題。德豐杰成立伊始即是一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在某種程度上會遇到一個持續性的問題,每做完一個基金都會去討論下一個基金的種種分配,“這個對我個人而言就會覺得很復雜。而GGV正巧在這一點上相對穩定,而我很看重這一點。GGV是一只單獨的基金,這就讓我們的利益成為共同的,雖然有七個合伙人,有不同的投資地域,但是美國的投資跟我在利益上有聯接,中國與美國的投資成功與否相互都有影響。所以一旦我有困難,我國外的同事會傾囊相助,反之亦然。”
符績勛透露說,他目前在看重慶的一個汽車配件的項目。這個項目就充分利用了GGV一只基金的優勢,符績勛得到了美國合伙人Scott Bonham的幫助,這不僅因為他以前在通用公司工作過,有豐富的經驗,也因為他認識美國汽車配件領域的一些高管,他的朋友圈子也幫助了符績勛來認定這個項目。投定之后,他們更會利用美國的關系網來幫助這個公司發展壯大。
GGV目前管理著三只基金,剛剛募集成功的三期基金主要來自于大學基金、養老金、基金會基金和一些主要金融機構的基金,還包括美國甚至全球的大型公司,如AlpInvest、CalPERS、Grove Street Advisors、Pantheon等等。與前兩只基金相比,第三只基金在投資的策略和理念上沒有改變,仍是投成長期的基金。符績勛透露說,GGV目前正在關注的三個項目是:戶外媒體、醫療外包和醫療配備。
“首先,我個人很看好汽車,更具體一點地講是某些零部件的生產。第二個看好服務行業,包括所謂的外包,這在印度已經做得很成功,有目共睹。而中國也有一定的優勢,尤其是面對日本這樣一個市場,中國在文化上、語言上、地理上都有優勢。IT外包方面我們已經投了大連海輝軟件。我目前也看好醫藥外包,國外的很多藥廠也開始到中國來做這方面的工作,例如有些化學方面的研究,就已經外包到中國來。還有商業型的外包、人力的外包,我也都很感興趣。第三是互聯網和媒體。第四是連鎖方式的企業,包括餐飲業。”
看好的理由仍歸于被全世界看好的中國經濟。只要中國經濟能平穩快速增長,那么人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習慣的不斷改變,必然會帶來更多的機會。十年前有多少人會考慮汽車?而今天大城市里的很多人都有能力買自己的汽車,這就帶來了汽車行業增長的火爆。
符績勛并不否定其他領域,反而相信機會是普遍存在的,“我們關注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他行業如制造業、零售業、物流,機會同樣很多,我們也都會去關注。但是每個行業發展的階段和進度不太一樣,有的可以很快達到飽和,有的可能剛處于初期的發展,這要根據我們對市場的分析來選擇。”
跟父親學投資
符績勛畢業于新加坡國立大學機械工程系,拿的是一等榮譽學位。隨后在惠普公司做打印機的研發,離開時已經小有成就。后來有機會加入了新加坡國家科技局投資部,在那里他看了新加坡技術最前端的企業。
符績勛的創新精神是做技術做出來的,投資興趣卻是炒股炒出來的。
炒股是源于父親投資股票的影響,跟父親學到的東西讓他從1993年大學畢業到1996年,得以深入股票市場,并且學到了如何去宏觀地選好一個領域、并在這個領域選中一個項目。小有斬獲讓他對自己的成功判斷獲得了非常大的滿足感,帶他在投資領域越走越深。“我覺得風險投資對我很合適,可以把我的兩個興趣點結合起來,我原來是做技術研發的,有種創新精神。在投資股票的時候,又對投資領域里的東西產生了興趣。技術上我既能和許多新興企業一起去學習,另一方面又能尋找商機兼顧了創新。”
這樣磨礪五年,到1999年和2000年交匯之際,擁有六億多美元資金的德豐杰環球基金成立。德豐杰在亞洲建立的兩個辦公室,一個在香港,另一個恰好在新加坡,符績勛于是得到機會較早地加入進來。
說到他為什么會到中國,符績勛略帶調皮地笑了,他說因為當時的另外兩個合伙人都不會講中文,這個機會想當然地落到了他的頭上。“我在德豐杰從2000年做到2005年,主要負責中國和韓國的投資,這段時間里做了14個項目,其中四個在韓國,兩個在新加坡,其他的在中國。我的第一個項目是2000年做的,就是百度。”
一炮即紅,符績勛屬于厚積薄發的人。德豐杰這個讓他施展拳腳的舞臺不僅讓他有機會成功,更直接促使他形成了現在的投資風格。他說,那個時期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怎樣和企業家配合。“投資企業以后,我們雖然是股東或者是董事,但是管理上我們不參與,那么我們就要學會怎樣去支持他們做自己的事情。很多時候這些企業家既是經理人也是管理人,他們在執行自己的工作時看不到團隊之間的隔閡,我們反而更能夠看到問題,那我們就要懂得怎樣和他們一起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