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美國風投大佬:中國風險投資新方向
在不少中國創業者看來,海外風險投資者的態度正在經歷轉向。那么,代表世界風險投資風向標的美國風險投資界究竟如何看待目前的中國市場呢?在美國AC Bridge投資咨詢公司的幫助下,《環球》雜志采訪了數位美國業界具有代表性的專家學者和業內精英。
泡沫是絕對存在的
作為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美國頂級風險投資商BVP(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的創業合伙人,費爾達哈迪孟在美國風投界有著很大的名氣。在1981年加入BVP后的20多年間,他直接參與了很多科技和電訊領域的著名創業公司的投資,也曾經多次訪問中國,經常和國內風投行業的很多同行保持溝通和聯系。在接受《環球》雜志獨家專訪時,快人快語的哈迪孟教授一上來就尖銳地指出,在中國的風險投資領域,因為大量資金同時追逐有限的好項目,泡沫是絕對存在的。
在分析中國對于全球風險投資商的重要性的時候,他指出,這不僅僅在于中國本身是一個大市場,更重要的是未來中國在很多行業的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因為BVP的一個主要投資領域是
半導體電子領域,因此哈迪孟特別舉例說,中國在這個行業全球價值鏈的作用已日趨明顯和重要,所以風險投資商即使是在投資美國本土公司的時候也會把中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至于風險投資在中國將面臨怎樣的挑戰,他認為,合同法的不健全是首當其沖的問題,除此之外,中國還存在著一些諸如管理和財務人才嚴重缺乏等行業結構性問題。
哈迪孟強調,“我給風險投資商的建議是,如果你能挖到好的首席財務官人選的話,想盡辦法把他們留住,以便以后能夠隨時將這些人才空降到你所投資的公司!绷硗猓指出,目前中國的很多創業者還需要學會和適應股權逐漸被稀釋的概念和結果,而不是想當然地認為,作為創始人就一定要始終占大頭,什么都是自己說了算,而不充分考慮風險投資商的利益和董事會的作用。
哈迪孟教授認為由于美國和歐洲市場的樣板作用,中國風險投資市場的發展遠比人們想象的要快得多,但由于風投在中國畢竟是一個很年輕的行業,雖然大量的資金紛紛涌入,但該行業真正成熟和健全起來還需時日。從這個角度講,風投行業楚河漢界的劃分還遠遠沒有完成,所以對于在全球領域尋找機會的大小風險投資機構而言,中國市場對于他們在全球地位的影響可以說是不可限量。
和其他被采訪人一樣,哈迪孟教授認為中國人不但有創業的文化,而且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熱愛學習的傳統,而這些恰恰是創業成功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展望中國在全球未來科技行業的地位的時候,哈迪孟教授對中國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贊譽有加,他認為中國目前非常難能可貴的一點就是在電子和電訊領域創造自己的技術標準所付出的努力,這些努力從長遠的角度講都會幫助中國重樹在全球技術領域的地位,而不只是作為一個所謂的“世界工廠”而存在。
中國和印度都被看好
美國全國風險投資協會(NVCA)總裁馬克哈森對美國風險投資業有著深刻的了解。在訪談中,哈森特別提到NVCA剛剛參與完成的一份2006年全球風險投資趨勢調查。
這份報告顯示,中國和印度目前是很多美國風投機構看好的海外市場。哈森表示,隨著中國知識產權情況的改善,財務系統的愈發健全以及越來越多具有商業眼光和意識的創業者的涌現,中國市場對美國風險投資機構的吸引力會越來越大。
從美國風投機構的角度來比較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環境,哈森認為,由于印度的社會制度和法律體系和西方社會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再加上英語語言方面的優勢,所以很多印度的“海歸”們在回國創業時也吸引了不少西方的風投機構向印度發展。
在專訪中,哈森總結了上個世紀90年代末美國互聯網泡沫后所吸取的經驗教訓。他認為,投資商最應該忌諱的就是隨大流,在太多相互雷同而沒有真正特色的公司身上投錢。基于這些年的經驗,哈森認為投資者還應該規避的,是那些只是為了賺大錢而不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打造優秀企業上所謂的“創業者”。從這個角度說,他鼓勵風險投資商一定要充分做好前期的調研工作,以保證把各種風險因素降到最低。
哈森說,在努力走出互聯網泡沫陰影的同時,美國的風險投資人也并沒有松懈在投資方面的努力,近年來平均每年都會在IT、生物科技、電信等行業投資250億美元左右。
近年來美國的風險投資商紛紛試水中國市場,很多也意識到和當地投資人或者機構合作的重要性。針對這一趨勢,哈森認為共贏的合作模式應該是由當地的人負責去尋找和發現好的團隊和項目,而美方則應該更多用自己豐富的行業經驗在管理過程中為中國的合作伙伴提供指導。
中國市場的獨特性
不但老牌的投資銀行重視來自中國的商機,新近崛起的投資銀行也非?粗刂袊袌。美國ThinkEquity投資銀行是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的一家新興的投行,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卻以發掘“明日之星”備受關注。
其首席執行官邁克爾蒙在接受《環球》雜志專訪時,對美國及全球風險投資行業的發展趨勢進行了點評,其中他特別強調中國市場在未來25~30年中的重要性,認為很多非常重要的投資機會都會來自中國,因此,ThinkEquity計劃于2007年在中國設立分公司,以便能夠在這個他們眼中最重要的新興市場上立足并獲得充分發展。
邁克爾蒙提到,盡管經歷了20世紀末的互聯網泡沫,美國大大小小的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熱情依然不減,在過去的5年里總共投資了大約5000家私人初創企業,總投資額達到了1250億美元。美國風險投資的重點行業包括Web2.0、
電子商務、在線教育、P2P、醫藥保健以及軟件行業。和中國的風險投資機構一樣,美國的投資人也非常注重創業團隊的素質和經驗,同時也不會忽視市場規模、產品以及項目的可預見性。
與此同時,邁克爾蒙也充分意識到中國風險投資市場的獨特性,他專門提到,像分眾傳媒這樣屬于傳統廣告行業的公司,一般來說美國這邊的風投機構不會感興趣,但是中國市場的特殊性卻恰恰成就了它在納斯達克的輝煌。
邁克爾蒙說,“根據我自己的觀察和理解,中國人的文化里有著強烈的創業因子,再加上
中國經濟的充分發展,應該說中國提供了非常適合創業和投資的肥沃土壤!彼瑫r認為,印度也是一個非常令投資商們激動的市場,在未來幾年內會有很好的發展。而俄羅斯和巴西市場的不確定性,則會讓很多投資機構暫時持觀望態度。
在寄語中國投資商的時候,邁克爾蒙說,一個好的投資機構必須要投資自己真正了解的行業。正因如此,目前的世界風險投資領域出現了與20年前不同的現象:越來越多的美國風險投資商向“專家”型方向發展,而不再是以往的“通用”型模式。邁克爾蒙先生希望中國的創業者們在無怨無悔開創事業的同時,能夠從事自己真正熱愛的行業,而不只是為了盲目跟風或者純粹為了賺大錢而創業,“只有給客戶創造價值才能給企業帶來長久的生命力”。(作者為美國AC Bridge投資咨詢公司總裁、合伙人)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