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各地創業者云集上海“找錢”
劉連英/商報報道昨天,“EAC中國上市資本與項目融資大會暨EAC2006中國產業投資大會”在上海世博大酒店召開。200多個創業者每人攜帶上百份商業計劃書從河南、山東、廣東、福建、浙江等地紛紛趕到會場,試圖在80多家上市公司、25個風投和19家民間投資公司中“找錢”。記者了解到,盡管大約40%的項目都集中在互聯網領域,但風投們似乎更青睞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或新贏利模式創新的傳統行業。
風投最受創業者追捧
昨天中午,顧不上吃午飯的趙先生背著50多份商業計劃書從杭州早早趕到上海,準備將自己的東西投遞給投資者們。與趙先生一樣,200多位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創業者們都提早來到會場等待和尋找被“相中”的機遇。記者在現場看到,在IDG、德同投資、戈壁基金、軟銀中國等國際知名風投公司的席位區,一直人頭攢動,雖然代表尚未到場,但席位臺前已經都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商業計劃書。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市公司作為產業投資方明顯受到創業者冷落。游戲蝸牛公司的代表常勝告訴記者,他和幾位項目公司代表都希望找風投獲得資金。“我們的網絡游戲項目需要上千萬美元,不是民間資本能夠提供的。”他認為,風險投資公司不僅擁有大資本并且擁有知名度、影響力和上市通道。“上市公司往往是產業投資,他們傾向于投資與自己產業相關的上下游產業,而且審批手續煩瑣,注入資金后還要成為控股方。”
風投慎對互聯網項目
記者從項目單中發現,參加大會的200多個項目中,有80多個項目屬于互聯網領域,比例超過40%。盡管如此,主辦方表示,此次互聯網項目已經較之今年早些時候和去年的投融資大會上的項目少了很多,“互聯網投資已經不是熱點,我們這次主要傾向于邀請那些傳統行業里有創新性的項目公司。”藍海創投俱樂部的一位負責人說。“我們還是關注TMT(Tecnology,Media,Telecom)領域的一些項目,但對于互聯網的投資我們會更加謹慎。”戈壁基金的代表表示,“我們專注于數字媒體行業,最看重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或傳統行業相結合的‘新興傳統產業’。”此外,有分析認為,高科技企業的快速致富效應,使得現在很多風險投資家鐘情于此。但其不穩定的盈利模式和受政策影響大的弱點也讓風險投資卻步。最近國家六部委出臺的關于紅籌模式的規定,使得高科技企業通過紅籌模式快速在境外上市的這條路走起來異常艱難,很多風險投資企業為此坐立不安,開始將投資方向向傳統產業傾斜。
新興傳統產業成焦點
中國風險投資院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在經歷了通訊電信和互聯網等高科技的瘋狂之后,傳統產業正成為資本市場的新寵,投向傳統產業的項目已開始超過了通訊電信等高科技企業,投資的標準不再唯高科技論,而是更加看重企業的穩步成長性。昨天會上,基延投資的代表遲景朝向記者透露,在他拿到的商業計劃書中,一個將新型高科技材料用于女性護理用品的項目頗使他感興趣,甚至斷言“如果可操作,有可能改變整個行業。”光速投資的代表王文龍對手頭拿到的4份同屬于手機流媒體方面的項目并不怎么“感冒”,而“俄羅斯原始森林”的一個項目書則引起了他的一些興趣,他說,“其實有很多行業集中度低的項目都值得考慮。”一位從杭州帶來“網上二手書店”項目的趙青萌臉上一直掛著笑,他對自己的項目十分有把握,“我們只需要大約100萬元的資金,風投和天使投資人都可以。”一位風投代表表示,該項目屬于傳統行業采用新模式運作,可能會引起一些投資者的興趣。據一位從事風投的業內人士介紹,在同樣的投資周期內,傳統行業的回報率平均在40倍左右,而高科技企業只有5~20倍左右。(來源:劉連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