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勝劣汰,中國的視頻網站不可能逃過這個宿命。
在偶像YouTube的誘惑和2006年初創業資本的關注下,中國的視頻網站在短短一年間數量就激增了好幾倍。但是自2006年5月土豆網獲得850萬美元的第二輪融資之后,視頻網站似乎已經開始淡出資本的視線。
虛火
2006年歲末,或許是受到了不久前YouTube天價收購案的利好消息鼓舞,中國視頻互聯網行業又開始了新的躁動。
2006年12月,優酷網宣布獲得來自Sutter Hill Ventures、Farallon Capital和成為基金(Chengwei Ventures)共計1200萬美元的第二輪投資;緊接著,2006年6月才剛剛上線的視頻分享網站TVix也傳出獲得的來自美國、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數家投資機構共2000萬美元的首輪投資;不久之后,有消息稱google和百度都在與國內的一些視頻網站洽談收購或合作事宜;土豆網也被傳獲得集富亞洲(JAFCO ASIA)主導的2000萬美元的第三輪投資。
在這個寒冬里,中國視頻互聯網似乎提前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
然而這些緋聞主角們卻保持著一貫的沉默或否認:土豆網創始人兼CEO王微拒絕發表任何評論,TVix的有關負責人也表示正式的消息還未公布。
創投業內人士更是直接了當地指出,經過上一輪融資高潮,視頻互聯網行業想要再次集體性地迎來大規模投資已無可能。比起半年前的真金白銀,如今這片蓬勃景象似有虛火之嫌。
與圖文互聯網相比,視頻互聯網進入門坎要高得多。“再加上前期由于用戶數量及內容等各方面原因,要靠廣告實現盈利還很困難,還需要‘燒’相當一段時間的錢。”王微坦言,資本的扶持是國內視頻互聯網企業的生存命脈。
路線之爭
目前國內視頻網站的內容基本都是用戶產生的內容(UGC)和傳統媒體及專業內容提供商的版權內容的混合。其中,絕大多數如土豆網、優酷網等都以網友上傳的短片為主,而與央視關系深厚的UUSee則以與專業內容提供商合作為主。
有關這兩種內容來源的爭論也一直在延續。
對于想靠廣告殺出一片血路的視頻互聯網行業來說,UGC牽涉到審核及版權等問題,其搞笑、色情等低端定位也會令廣告主產生顧慮。不久前,優酷網就以“張鈺的性交易丑聞”而獲得近千萬的日點擊量,一夜之間迅速竄紅。但此事也受到了業內外人士的集體口誅筆伐。據業內人士表示,很多總部設在北京的視頻互聯網企業的老總都被叫到了北京市新聞出版局接受訊問。
UUSee創始人兼CEO李竹就曾表示,中高端的版權內容才是大品牌廠商看重的,而以這些內容為主的UUSee,2006年實現了幾千萬元人民幣的銷售收入。
但鼓勵原創的土豆網掌門王微卻認為,這兩種來源的內容都存在各自的問題。“我覺得在互聯網的小視頻窗口中,制作簡單的短片更加適合。”土豆網上線一年多后,王微發現,貼近網友生活和認知的原創內容還是很受歡迎的。”據王微透露,目前土豆網視頻日上傳量為1萬個,每天被瀏覽觀看的節目數為700萬個,總時長達到3000多萬分鐘。“這些數字在同類網站中是非常領先的。”在短短半年之內連續獲得兩輪投資,也充分證明了資本市場對于土豆網所走路線的認同。“目前網絡視頻存在著多種內容和形式,未來都有可能贏得自己的一片天空,答案并不會是惟一的。”
但是同時,土豆網也跟上海文廣和一些唱片公司等傳統內容提供商建立并保持著密切合作關系。“用戶既然有這方面的需求,我們也不會忽視,不過仍將以用戶產生的內容為主。”
第三種力量
無論采用哪種內容來源,可以肯定的是最終能夠登上金字塔尖的只能是少數,其余的大多數都將難以為繼。
在國內視頻網站正式開始洗牌之前,惟一的懸疑或許是,視頻互聯網能否避免重倒博客式截殺的覆轍?
事實上,視頻互聯網在2006年的風靡與2005年的博客太過于相似,以至于有人認為它們的盈利模式都是一樣不清晰,“命運也可能一樣灰暗”。更富戲劇性的是,2006年12月底,因推出“名人博客”而給博客網站們致命一擊的新浪又推出了“播客”,這次新浪“能夠好戲重演嗎?”
“我們的收入模式很清晰,就是廣告,只不過實現起來還必須要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王微像是在反駁,“贏利不是問題,時間才是問題。”
王微們當然不愿意跟博客相提并論:比起圖文時代,視頻是互聯網的進化階段,其受關注度要高出許多,并且可以實現跟傳統媒體等多種行業的結合。TVix的CEO吳波就曾表示,2007年,TVix將憑借“手機視頻賀卡”及“與IP電視合作”等跨媒體業務實現盈利。
“有一點是我們和資本界都確信無疑的,那就是視頻互聯網領域絕對可以產生具備獨立商業模式的偉大企業。這和博客是完全不同的。問題就在于誰能走下去。”王微如是說。
對于新浪播客的推出,王微倒認為,這對于整個視頻互聯網行業來說首先是種“鼓舞”。“現在大眾對互聯網視頻內容的認知度還很低,新浪無疑是個最有力的推廣者。”
|